Review,就是客户购买商品之后留下的评论,有好有坏,很多买家在购买商品之前都会先查看评论,所以Review在转化率这一点上至关重要。大部分情况下,买家都是不愿意主动留评的,只有在对商品感觉到惊喜或者极度失望时才会留下评论。作为亚马逊卖家而言,当然是希望Review很多而且都是正面评价。尽管亚马逊官方基本阻断了我们与买家沟通的渠道,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Listing的Review,从而提高转化率与销量。对于亚马逊卖家而言,有哪些获取Review的方法?我们按渠道来划分,分为站内与站外。
1. 站内
1.1 早期评论者计划
这是亚马逊官方推出的帮助卖家获取评论的计划,相信听过这个计划的卖家不少,但是真正敢于尝试的卖家却很少。在有备案的情况下,亚马逊将提供给卖家Review少于5个,且单价在15美金以上的产品一个获取Review的机会,亚马逊会挑选任意一个购买了你产品的买家,承诺给他们补偿3美金的优惠券鼓励他们留下评论。但是这项计划的费用为60美金,而且买家可以任意留下1-5星的真实评价。参与这项计划的人不多,首先是考虑到费用问题,毕竟60美金可以刷好几单了,其次就是买家不一定留好评,如果不幸其中一个是差评,钱花了不说,在没有多少Review的情况下,一个1星差评基本就宣判了你这个Listing的死刑。因为这是官方推出的方法,安全还是非常有保障的,并且对于新品推广非常有作用,成功参加的产品会有一个橙色的'Early Reviewer Rewards'标志。
1.2 Vine绿标计划
这是亚马逊官方支持的测评,可以通过服务商申请,如果有VC账户也可以申请。当亚马逊卖家通过Vine计划审核后,亚马逊卖家的产品会被要求寄到指定的仓库中,然后放到Vine Voice社区上,亚马逊vine买家在社区上免费领取产品后会留下评价。评价内容并没有限定,有好评也有差评,主要取决于亚马逊卖家产品的质量。甚至连亚马逊也没有修改的权利,而且这些评价都会被特殊的标记出来。费用为30个免费商品加物流费和下Vine标签的费用。
1.3 合并Listing
首先卖家需要准备两个账号,一个是主推Listing,这个账号不要做任何违规操作,另一个账号主要是积累Review,两个Listing要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类目,Listing上可以有些不同。发货时,卖家可以把80%分配给大号,20%分配给小号。然后就开始操作积累Review,可以新品期低价售卖,基本会出单,然后发索评邮件,或者刷单做测评,主要目的是累积Review。在累积了一定量的Review之后,让大号跟卖小号,有两个一样的ASIN,跟了一小段时间后,以合变体的形式把小号的Listing合到大号的Listing上,这个时候你的大号Listing上就会有很多Review了。
1.4 已购买索评
在订单页面有Request a Review按钮,这个按钮可以针对这个订单请求review。具体使用方法是点击按钮,亚马逊会自动帮我们发送请求留评的邮件,邮件内容卖家无法自行编辑。这点也贯彻了亚马逊重视用户的作风。评价可能有好有坏,所以如果产品本身质量过硬、定价合理,可以一试。索要评价的订单需要在签收之后4-30天之内,少于4天或大于30天都不可以再申请。如果订单量较大可以使用卖家精灵插件,一键索评所有订单。
2. 站外
2.1 Facebook群组
在Facebook的群组里发布商品信息列表并给予折扣或者直接免费,有感兴趣或想要购买的买家就会来购买。外国人一般比较诚信,答应了会留评就一定会,虽然这样做的成本比较低,有个弊端就是你不知道买家账号之前买过什么,如果他短时间内买过同类型的东西或者他本身账号不太健康权重较低就会有一定的隐患。
2.2 测评
之前有很多是IT人员开发出来的刷单系统,账户IP和款卡都是虚拟的,收货地址基本是海外仓或者是通过物流拿的其他美国买家地址。这种方式的危险性很高,被举报或被查出来可能会封店铺。现在已经有很多测评平台转型做真人测评,联系国外真实买家,将产品免费送给他们使用然后留下好评,每单费用8-30元不等。
2.3 直评
只要消费者购买过这个产品,即使不是通过亚马逊购买的,他们也可以在下面完成评价。如果某款产品不仅在亚马逊售卖,还在其他平台售卖,那么可以在其他平台联系买家,给他一些优惠,让他们到亚马逊进行评价,这一套流程下来是完全合规的。
2.4 售后服务卡
这可能是目前最安全有效且便宜的手段。可以在购买的商品里放入小卡片或者优惠券,给买家一些优惠,诱导他们去关注你的Facebook主页、Twitter主页等,然后再去做留好评的引导。虽然严格意义上也不被允许,但比站内联系要安全多了。但是卡片的内容不能直接让买家写上五星好评,否则是违规的,一旦被举报,立马封店铺。一般亚马逊不会轻易查看卖家的包裹内容,如果产品寄到亚马逊仓库时有破损,售后信息卡掉出被亚马逊工作人员看见,你只能自认倒霉了。还有被竞争对手发现并举报,也可能会受处罚,但一般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卖家举报这种行为较少见。最常见的情况是买家看到售后信息卡觉得不舒服可能会举报你,但这种情况下一举报一个准。一般买家不会主动留评当然也不会主动举报,遇到举报你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