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中国产业带的数智化跨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其中五金工具产业带在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创新实践尤为突出,呈现出诸多亮点。
中国产业带规模巨大,制造企业超 600 万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 35%,产能出口刚需强烈。2024 年,我国省域千亿产业集群达 35 个,合计出口 6.35 万亿元,占货物出口总量的 24.96%。
为突破传统代工模式困境,产业带积极探索创新出海模式。除了 ODM/OEM 代工、B2B 平台等经典形式外,还涌现出全 / 半托管 B2C 模式、DTB 企业直采模式、高小采模式、跨境供应链全渠道分销模式以及产业集群品牌跨境服务平台模式。这些创新模式为产业带工厂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助力其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
“一带一路” 市场已占据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2024 年,中国对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 50%,出口同比增长 9.6%,远高于对欧洲和北美的增速。其中,对东盟、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出口增长强劲,非洲部分市场以及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出口增速也十分显著。
五金工具在 “一带一路” 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作为超万亿级大行业,随着 “一带一路” 沿线地区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五金工具需求不断增加。而且,该市场处于品牌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初期,中国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中国投资背书以及先发布局优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市场分散、渠道碎片化的现状也为集约化整合提供了机遇。
脉链集团创新的 “集群品牌” 模式,为产业带工厂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品牌授权赋能,涵盖市场洞察、产品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等环节,帮助工厂提升产品竞争力;海外渠道直连,深度绑定海外大代理商,链接 3.5 万个五金工具销售终端,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整合 500 多家优质工厂,保障稳定供应;在全球设立 15 + 区域服务中心,实现销售、仓储、服务、制造前置,提升本地化服务水平 。旗下四大集群品牌覆盖工业级、专业级、半专业级和家庭消费级全场景,产品丰富多样。
脉链的五金工具产业互联网平台,利用数智化手段,实现商情、订单、履约等在线化,提高资源对接效率,扩大服务范围。平台提供多种业务赋能,如采购商城、分销 SaaS 系统等;同时,针对区域服务中心建设和销售端、生产端提供管理赋能和服务赋能,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产业数智跨境服务平台。2024 年,脉链平台 GMV 达 30 亿,入驻生产端企业超 500 家。
在实际运营中,脉链模式成效显著。以上海通用电焊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与脉链合作共享品牌,打开多个国际市场,年销售额近 8000 万元。永康市铭普工贸有限公司入驻脉链平台后,销售额大幅增长,从 2023 年的 400 多万增长到 2024 年的 1000 万元,2025 年预计达 2500 万元。
脉链为海外合伙人提供供应链服务,共建区域服务中心,提升海外销售端的国际化采销能力。以哈萨克斯坦区域服务中心为例,通过与当地合伙人合作,整合产品系列,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资源升级、团队扩容和市场范围扩大。
脉链金华数智产业园作为服务生态的物理载体,与线上脉链云商平台形成产业公共服务闭环。园区入驻企业众多,形成生态集聚态势,为企业提供市场与订单机会以及产业公共服务赋能。例如,约旦商人在园区下单近 500 万元,惠及 15 家中小微企业;金华金氏安迪智能入驻园区后开拓了浙江市场;蓝标工具入驻后销售额同比增长 60%,设计成果转化额达 3000 万元。
脉链模式契合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领军企业,以 “集群品牌 - 平台 - 区域服务中心” 为核心,用阿米巴模式服务产业带,构建产业生态共同体;推动集群高效协同创新,打造产业创新联合体,共享研发能力、品牌标准和渠道资源;深化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利用国内园区和海外区域服务中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交流合作,为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产业带在数智化跨境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一带一路” 市场为其提供了广阔空间,脉链模式等创新实践则为产业带工厂出海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有望推动中国产业带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