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了一个线下活动,有个做服装行业的工厂老板找我,说自己最近很关注出海跨境,想看看日本市场有没有机会。
大概了解了一下他的情况:自有工厂,从事服装行业20多年,之前一直是给别人做代工,也在批发市场有档口,基本都是做国内生意。今年年初去了一趟日本旅游,感觉日本经济很有活力。看了一下行业的店铺,感觉自己也还是有一点价格优势,款式方面需要慢慢琢磨。
讲真的,这样状况的企业,我聊过不下几百个。
在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进军一个新业务或者新市场的时候,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基本会使用“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我们以这个企业的状况来看,“S”是他有工厂,掌握了供应链成本,但是相应的劣势是什么呢?没有出海电商团队、没有市场经验。“O”可能是日本市场比较独特的,比如距离较近,文化相似,市场认知不是一穷二白,消费市场也有足够潜力等等。而威胁则是因为缺乏经验,很难找到落地的路径和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
所谓市场营销理论,要看适用于什么阶段。中国有句古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任何一个对日电商卖家都是从零起步,慢慢摸索,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学就会。谁不交点学费,谁没有过决策和认知失误的时候?
正确认知自身优势,才是想要入局日本电商的关键。以我的角度来看,机会是存在的,劣势大家都差不多,所以是否能发挥长处就成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单以日本市场而论,“四有新人”非常重要——有产品、有资金、有人、有耐心。这是我这么多年观察下来的最重要“影响因子”。
很多人会说,脚趾头想想都知道,有了这四个条件,肯定可以做跨境电商的。但是,这四个条件中,哪个最重要呢?或者说,入局日本电商市场,哪个最不可或缺?我觉得恰恰是第四个“有耐心”。产品很多人都有,启动资金也有,团队可以慢慢组建,但是,太多的企业对日本市场的“期望值过高”,稍微碰到点挫折就撤退,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01
什么叫做“有产品”?
很多企业做日本市场的时候,都对自己非常自信。因为他是工厂,或者是从事日本贸易N年的老司机,认为自己的供应链是很强的。
就以前面所述的服装企业来举例,日本的服装行业竞争是非常非常激烈的,大的比如优衣库,基本款通杀全行业,小的比如星罗密布的小店,各有各的特色。要在这么充分竞争的市场里杀出来,能拿出什么杀手锏呢?
有产品,跟“有工厂”绝对不能划上等号。事实上,大部分对日贸易的公司和工厂,最大的困境就是“缺乏自己独有的产品”。——原有的很多款式,因为都是客户OEM委托生产,不能直接拿来用(不然就是侵权)。新的款式又不大好开发,多年前积累的产品可能又会过时,问题还是不少的。
有产品,“是否适合日本市场”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前面的服装工厂来看,他们之前压根没接过日本订单,大概率也是不大清楚哪些产品适合日本的。这就需要从头开始学,慢慢摸索“市场匹配性”。
有产品,但是否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在你还没有品牌之前,光靠品质还不够,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选品重要依据:成本价锚点及相应营销策略》,介绍过“判断自己产品是否有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原则”,看亚马逊或乐天等日本电商平台的热销产品,你的“出厂价是否是目前销售价格的30%以内”,如果现在的热销款价格是1万日元,你的出厂价大约是20%,那么机会就很大,如果供货价在40%,那就需要投入足够的营销费用了。
02
要准备多少资金?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谁也不会嫌钱多。但是钱也不能乱花,主要考虑三个维度:
1、启动资金:主要包括平台投入成本、初期货物投入成本、团队及固定投入成本。有些卖家一开始就是试试水,那可能真花不了几个钱。这里面最容易踩坑的就是货物成本,在初始阶段,务必不要备很多货物。甚至在团队还不是很强的时候,也不必立刻铺开很多SKU,不然这个滚进去的货物体量其实蛮惊人的。
2、流动资金:为了维持团队和运营的正常进行,需要准备一些流动资金,日本市场的好处就在于此,物流速度快,回款周期自然也足够快,如果你的年销售额目标是1000万元,可能准备100-150万元就足够周转。
3、止损线。做跨境电商,最忌“头铁”。如果实在不行,稍微交点学费就够了,何必一直填坑呢。当然,撤退这个决定,是因为非常全面的评估,也可能是暂时的蛰伏,天时地利人和,都要综合考量。
我个人的感觉是,做日本电商,并不需要准备很多很多启动资金。对比美国市场来说,入门的门槛其实并不高,但是要做到较大规模,门槛就足够高了,必备要求一大堆。
03
人才奇缺依然是行业瓶颈
入局日本电商,在团队方面,就考虑两个问题:
1、你自己懂不懂?如果不懂,很容易陷入认知误区,战略和战术打法上也容易出错,摸索很长时间。
2、如果作为老板的你不大懂,那么是否有可靠的合伙人或管理者?不一定在专业知识上很出色,但在方法论或思考逻辑上有足够特长的,也没啥问题。
3、如果以上都没有,那么是否能找到有潜力或者已经需要舞台施展发挥的人?刚起步并不怕,怕的是大家都想不清楚目标和路径。
所谓“有人”,指的就是“有梯队、有领军、有规划、有结果”。不是随便堆积几个人就可以称之为“团队”的。很多老板以为给钱就行了,还是太简单,如果真的很合适,给钱没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怕你花的的是个冤枉钱。
真的找不到人怎么办?
或许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找运营合作伙伴,先跑跑市场看看情况;二是先招一两个相对靠谱的,骑驴找马,逐渐优化和改善团队。
04
有耐心,有战略,不轻言放弃
还是那句话,日本电商市场的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市场体量确实没有美国那么大,大家一定要把期望值调整好。比如你做国内电商,可能一个天猫店铺一年做几千万过亿好像很正常,但是做日本电商,单店铺一年能做大几百万上千万的话就很厉害了。
做日本电商,一定要调整好期望值。这个市场规模不会很大、重视品质的情况下依然重视价格、要树立品牌溢价需要较长的培育时间。
但是,日本确实值得长期耕耘,一是立住脚之后的长期潜力很大,回报也很不错;二是对团队的磨合和品牌反馈是很正面的。未来的生意跟全球经济周期都有莫大关系,随意就能捡钱的时代基本过去了,要长期耕耘和精细运营,才是对未来最好的姿态。
入局日本电商,没有这样的心态,就基本上做不好。想暴富,就不应该做日本。既然要做日本,就必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就算亏损,只要在可控范围内,就应该长期坚持。
“四有新人”,有产品、有资金、有人、有耐心。如果你要问优先度哪个最重要,我的感觉是:有耐心最重要。产品可以慢慢摸索、资金可以小幅快跑、团队可以磨合,但是战略决策一定要坚定而清晰。
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弓没有回头箭。
以前我相信一句话“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最近我的认知又提升了一些——如果是正确的事情,其实做起来就不会特别难。最怕的是貌似正确,实则根本不成立的事儿,才是最难的。
殷殷之言,希望对各位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