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范围内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及经济深度融合和消费市场日趋多样化,中国时尚时装品牌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出众实力,更具深度文化内涵,为品牌出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时尚时装品牌正迎来出海重要机遇时期,急需加速产业全球化布局。下文将深入剖析中国时尚时装品牌出海现状,助力企业在全球时尚时装版图中抢占战略地位。
中国时尚时装品牌海外市场发展态势
近年来,中国时尚时装品牌日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在国际贸易中持续拓展市场优势。根据工信部对纺织服装百家品牌的调查数据,截至2023年底,46家被调查品牌中,32.6%在国外市场开设了线下店铺。政策支持、电商平台的发展、全球消费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长等因素,共同为中国时尚时装品牌出海开辟了新窗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全年,中国服装(含衣着附件)累计出口1591.5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1487.1亿美元,同比增长0.1%;体现出中国时尚时装产业正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持续向高质量外贸市场拓展。
01
政策支持,强化品牌竞争力:
现阶段,中国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国货品牌出海保驾护航。一方面,政府通过增设出口退税优惠、提供国际贸易便利化服务等政策,直接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与风险。以作为全国重要服装产业基地的广东为例,其省政府多次举办时尚产业出海论坛,为品牌提供全方位出海扶持。近期,广东省政府更是正式启动“时尚产业出海孵化计划”,为时尚时装品牌提供跨境电商平台绿色入驻通道及服务生态合作伙伴选择,涵盖支付、物流、财税、培训、选品、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海外红人营销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政府更积极推动纺织业供应链升级和物流网络建设,帮助时尚时装企业建立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湖北省政府依托省级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华纺链”,推动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检测等环节高效协同,并通过聚合多维度数据,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02
电商发展,开拓营销新渠道:
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为时尚时装品牌出海提供了核心渠道和营销工具,中小型品牌也能以较低成本快速进入全球市场。以一总部设于广州的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为例,2023年其品牌自开发移动应用中活跃用户数量与使用渗透率迅猛增长,在美国市场的服装年度销售额达81亿美元,跃居美国第三大在线时尚零售商。而诸多中国知名购物平台服饰全球包邮计划等跨境电商服务的兴起,也吸引中小品牌集体入场,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集群效应。
03
文化输出,赋予产品新价值:
在全球化进程加深下,文化输出的力量正深刻影响着各个产业的发展格局,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关键输出内容,为中国时尚时装品牌赋予了更多独特魅力。《2024全球授权市场报告》主要聚焦全球授权商品及服务的市场表现、区域增长、行业趋势等核心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这一成果与全球消费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强烈兴趣和需求紧密关联。2024年巴黎时装周,中国云南省楚雄市提供的35套“彝绣”非遗元素时装惊艳亮相,受到了国际时尚界的高度关注,各行业国际品牌陆续与楚雄彝绣开展联名合作,加深了该地区服装业“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这三大转变。
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服饰近期在社交媒体中搜索热度持续上涨,包括汉服、旗袍、唐装、新中式、民族服饰等精细分类。放眼汉服这一类别,在TikTok上,“hanfu”标签全球浏览量超16亿次,“hanfugirl”浏览量超2亿次,为服装营收增长带来重要助力。聚焦一家专注汉服的中国新品牌,目前其网站全球月访问量高达3.1万,自然搜索流量占比45.24%,在高曝光影响下,一小时内可向全球销售500单,营收超过6万美元。独立品牌外,相关产业集群也收益显著。根据跨境行业资源聚合平台大数跨境数据显示,中国核心的汉服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曹县,2024年前三季度区内汉服总销售额达57.9亿元,同比增长17.3%;总观2024全年业绩,曹县汉服出口额突破10亿元,马面裙、唐制齐胸襦裙等单品在东南亚、欧洲市场热销,凸显出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时装市场热度正不断上升。
调整企业运营策略,加速外贸市场拓展
面对全球贸易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发展仍拥有广阔成长空间。自2015年以来,全球贸易规则不断完善,服装领域的贸易壁垒虽有增加,但也为行业带来了更高的标准与发展契机。截至2023年底,全球贸易壁垒条款超过3000项,其中有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多项文件条款对中国时尚时装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规则推动了关于环保、质量与社会责任等更高标准及要求的普及,为中国时尚时装品牌提供了优化产品、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在此背景下,中国时尚时装品牌更需积极应对,通过技术创新、合规管理与本地化运营,抓住海外消费者对高品质与文化内涵的双重需求,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抢占出海窗口期的发展机遇。
01
产品设计:
紧跟国潮风尚
打造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差异化时装标签,不仅是简单的符号叠加,而需要将深厚文化内涵其转化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设计语言,例如将非遗技艺(如苗绣、缂丝、蜡染等)、非遗面料与现代工艺结合,为时装附加收藏性、环保性等增值特点。目前,众多国产时尚时装品牌正积极打造兼具东方美学与国际审美的产品。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中国非遗面料市场正以23%年增速扩展,其中“软黄金”香云纱备受青睐。顺德区委区政府融媒体平台数据则显示,仅2025年1月,顺德香云纱订单量就激增50%,预计中国香云纱市场2025全年零售规模将突破1108亿元。而在国潮热的持续席卷下,中国一家时尚时装品牌即以“自然+文明=时尚”为理念,选用香云纱作为设计材料,促使品牌经济增益在传统文化元素加持下持续攀升。可见,2025年结合中式设计与优质传统面料的国潮服装已成为行业新趋势,为国内时装品牌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实现经济价值和品牌影响力的增长。
应用AI融合
此外,AI风口增势迅猛,也为时尚时装品牌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一家跨境电商品牌,与位于上海市的全国首家纺织品数位转移印染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达成合作,不仅协同推出自主研发的牛仔工艺技术,更新服装生产制造业工艺,还凭借AI技术、数据分析,精准捕捉市场流行趋势,加速产品设计需求调查、创意输出、产品绘图等环节,将服装设计生产周期缩短到3天,实现快速生产并上市。据悉,该品牌应用的“爆款预测AI系统”可实现高达85%的选品命中率,提升品牌推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契合比例,精准迎合消费者偏好,获取更高商业价值。根据在线分析平台Semrush数据,截至2025年1月,该品牌网站已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一的服装和时尚类购物网站。
02
品牌营销:
当前时期,电商平台的崛起打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限制,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更低成本的海外销售途径。而结合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因地制宜地制定品牌化策略,从“卖产品”转变到“卖品牌”,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曝光度,将深度扩增时尚时装销售业绩。一家中国时装品牌通过保持在社交媒体上的高互动率和使用话题标签,与时尚、美妆等多元类型KOL展开合作推广,在“流量-曝光-转化”模式下,以低价和时尚特点锁定Z世代消费者。通过这种网络营销模式,再结合其线上销售模式和产销一体化的运营方式达成消费交易,2024年,该品牌全球销售额达到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9%。
03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作为时装销售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时装企业竞争力、开拓发展前景而言至关重要。2023年,中国纺联发布《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中,提出要推动出口结构和业态模式优化升级,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基于此,一方面,时装企业可与更多国际供应商合作,降低对单一供应商来源的依赖,例如增加东南亚地区优质原材料采购渠道,从而增强抗风险韧性、降低生产成本,助力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与市场份额的稳步扩张。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智能化的时尚时装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应速度。举例而言,一家中国服装类电商品牌正应用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软件(SCM),实现“小单快反”模式:即通过将数百家工厂和供应商连接到统一的云平台,完成数据实时共享和供应商间生产流程通信,涵盖服装订单管理、生产进度管理、库存管理等多项环节。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预计2025全年度,全球将有30%的服装企业采用与该品牌类似的柔性供应链模式(通过灵活调整生产、物流等环节快速响应市场动态需求),标志着时尚时装产业正向“数据驱动”全面转型。另一家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龙头企业同样聚焦供应链智能化,通过“五化合一”(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拥有花园式生产环境、人性化管理、智能化流水线、信息透明化的中国智能制造精品工厂,实现从面料裁剪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时尚时装行业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正逐步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面对出海之路中贸易壁垒等挑战,企业应当立足当前趋势,优化运营策略、增加文化输出力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释放出更大的产业潜力,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