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越南做生意,真的会更省钱吗?

刘润
出海网跨境电商
关注:公众号
出海网跨境电商
2024-12-06 16:17:38
越南行程进入第三天,我继续记录所见所感。拜访河内一处ODM企业后,我对越南出海背后的深层逻辑有了新的认识:企业选择越南,并非单纯为降低成本。尽管劳动力成本相比国内稍低,但越南的土地和物流成本高企,使得整体花费相差无几。驱动企业出海的因素多样复杂,主要是被客户需求推动、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关税吸引,以及国内新一代劳动力价值观变化的推力。此外,越南的发展受益于国际政治的特殊机遇,中美之间的博弈为其创造了独特的时代红利。然而,这种经济繁荣必须小心维持政治平衡,并迎合本地化生产的需求。越南的快速发展虽风头正劲,但未来挑战仍需谨慎面对。

来到越南的第三天,继续和你分享我的所见所想。

这几天,真的是行程满满、收获满满。

在昨天拜访了6家企业后,今天上午,我们又拜访了一家河内附近的ODM领域头部企业,他们为许多头部手机品牌提供代工业务。越南,同样是他们出海的首选。

我特别感谢这些企业,每一家都无私地分享他们出海的心得与感悟。我频频点头、拼命地做笔记。

几天下来,我有了一个特别核心的感悟,一定要和你分享:

很多企业到越南出海,真的不是为了“降低成本”。

越南建厂,其实并不便宜

提到产业链转移、提到东南亚市场,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件事,一定是较低的劳动力价格。

确实,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仅是中国过去40年高速发展的根基,更是如今中国遇到的一大难题。

因此,一系列劳动密集产业,都在向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地方转移,比如东南亚、孟加拉、墨西哥非洲去转移。

那,为什么说企业来越南,不是为了降低成本呢?是越南的劳动力并不便宜吗?

并不是。

昨天的文章我们说到,越南产业工人的工资,大约是3000-4000人民币。而在中国,普遍要5000-6000。

看起来,确实是便宜了不少对吧?

但别忘了,劳动力只是产业中的一环。

好几家在越南建厂的企业都告诉我,劳动力以外的其它成本,越南并不便宜,甚至远远贵于国内。

哪些其它成本?

比如,土地。

越南的土地租金比大部分人想象的都高,在这里建厂的企业告诉我,和中国贵州这样的地方相比,土地成本大约要贵上一倍。

再比如,物流

越南目前的产业链并不完善,很多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物流成本可能会让你的原材料价格提升好几成。

再比如,人员。

员工可以本地招募,但管理层大概率要国内外派。这其中的差旅成本,以及外派产生的补贴,也必须计算在内。

很多企业都说,总账算下来,综合成本,其实相差无几。

这种相差无几,也体现在价格上。我参访的一家代工企业,在国内和越南都有工厂。他们说,越南工厂的报价,和国内工厂的报价几乎相同,就算有差距,也只是极小的差距。

甚至,有些企业还有一个不太乐观的预测:越南总共只有1亿人口,的确不算少,但也绝对算不上很多。未来5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链迁移,唯一的人口优势,也可能会减少乃至消失。

这就奇了,不是为了节约成本,那是为什么而出海?

答案很简单,他们并没有那么想出海,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没苦硬吃,而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难题后,一个无奈的选择。

具体来说,他们是被三种因素,拉着走、推着走、甚至“吸”着走。

我们一项项来看。

被客户“拉”出海

首先,他们是被自己的客户“拉”出海的。

众所周知,2018年后,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对中国以及相关的供应链,进行了各种不合理的制裁。

而美国的核心思路,就是要减少自己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

于是,以“国家安全”为由,美国对中国产业链出台了诸多限制。

比如,很多关键的零部件,在中国可能直接买不到。相信你在华为受打压的故事中已经听过不少。

比如,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要么面临高额关税,要么面临直接的政策限制。

再考虑到特朗普的重新上台,未来四年中美贸易环境依旧不容乐观。这也让很多下游企业,在寻找中国之外的供应链“备胎”。

一位品牌负责人,甚至这样对我说:“如果我不出海建厂,我的客户就根本没法买”。

你看,这就叫被自己的客户“拉”着出海。

被关税“吸”出海

贸易战的最直接举措,是加征关税

在越南生产的产品,如果符合美国对本地化率的要求,那几乎是免税的。

而在中国生产呢?则是动辄25%的关税。

那交给美国政府的关税,可都是你白花花的利润。

于是,很多国内企业也是被这种关税政策,“吸”到了越南。

除了关税和供应链原因,还有吗?

还有,这一代年轻人的劳动观念。

被劳动力关系“推”出海

相信你也不难意识到,近几年,中国年轻人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心态,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种变化,尤其体现在需要产业工人的制造业中。“00后”这一代年轻人,作为产业工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有企业曾经这么和我分享,他们在国内的招工有着三大难题:一是越来越贵、二是越来越难找、三是越来越难留住。

中国人的制造业企业,正大量面临这样的难题:好不容易招到了一批工人,但大多数都是临时工,准备着干几天就走。你投入了不少资源和时间去培训,可刚刚熟练,人就走了。

很多人说,这是年轻人太浮躁,沉不下心。但我觉得,永远不能这样归因,追寻符合自己内心的生活,是每个年轻人的权利。

这不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更不仅仅是一个人口红利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变迁的问题。

人口结构的改变,往往是经济转型的先行指标。

有的时代,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既然过去了,那就得往更高、更上游的产业去走。走不回来,也不应该回来。

但在越南,情况却完全不一样。我参访的工厂告诉我,越南年轻的人口结构,让目前的招工完全不是难事。并且,越南的年轻人普遍更能沉下心来学习技能,在一家工厂长期耕耘。这让很多中国企业看到了发展的未来。

因此,中国企业们,同时也在被新时代的劳动力关系“推”着出海。

中美夹缝中盛开的花朵

好了,三个原因说完了,你有没有意识到什么?

我觉得,若干年后回过头来总结,越南的快速发展,或许来自一个非常偶然的历史机缘:

此前几十年,世界有美国这个超级买家,和中国这个超级卖家。一买一卖,挑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如今,买家和卖家利益有了分歧。谈不拢,那就分家。

美国这个超级买家,急于寻找中国之外的大卖家。而中国这个超级卖家,急于找到把产品卖出去的新方法。

那怎么办?摊开世界地图一看,哎呀,越南,这里不错。

对中国来说,它离自己够近,文化更高度类似,把生产线移到这里,从成本到文化都可接受

对美国来说,它人口基数够大,年轻人足够多,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足够便宜,能够替代原先那个超级卖家。

越南,就这样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成为了一株意外盛开的花朵。

至少,目前如此。

那,以后呢?

政策在收紧

相信你不难意识到,越南的发展,除了有自身的优势,更有国际政治因素。它高度得益于中美博弈产生的时代红利。

就像一个聪明的学生,在两个老师争执时,意外获得了打小抄的机会。

红利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红利的结束。

你猜,大量中国企业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做越南包装的“中国芯”产品,美国政府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只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这赚的是有些“灰色地带”的钱。

但如今,这种现象也发生变化。

比如,好几位在越南做生意的企业家都告诉我,越南政府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开始管得越来越严了。在环评、消防、海关等环节,都在遭遇越来越多的检查和约束。

他们说,虽然整体上还是欢迎,但是不太欢迎那种“无序”的投资了。

什么叫无序投资?打开天窗说亮话,就是那种单纯来套个壳,把中国的原材料运来,在越南进行最基础的简单加工,再卖往欧美市场。或者用术语说,叫“转口贸易”。

越南希望的,不是单纯的套壳,而是真正的投资。

越南的经济,就像在玩一个跷跷板:一端是对美国的依赖,另一端是与中国的关系。

但这个机会来得快,也可能去得快。越南,要小心翼翼地在跷跷板中间保持平衡。一旦动静太大,就会摔得四仰八叉。

越南经济的繁荣,来自中美贸易摩擦。而它一定不希望被看为是中国的“白手套”,招致美国进一步的贸易制裁。

这种心态,是所有来越南投资建厂的企业,一定要注意的。

而这种逻辑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对“本地化率”的要求。

本地化率

几乎我去的所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从中东到墨西哥,再到越南,都有本地化率的要求。

所谓“本地化率”,就是在当地市场所做的增值服务,例如购买原材料、雇佣当地员工等,必须占到总成本中的一个比例,才能享受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越南,根据不同的行业,这个指标有的是30%、有的是40%,甚至更多。

现在,你一定可以理解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要求。

对于美国而言,就是为了防止“套壳生产”。而对越南而言,这既是为了规避潜在的国际政治风险,更是为了发展本地的产业。

在这种总体思路下,如今正在越南发生的故事,又一如20年前的中国:链主先来,随后“补链”。

从链主到全链

究竟是哪些企业在来越南?大致是这样一个趋势。

第一波来的,大多是一些“链主”。比如,为苹果代工的企业、为丰田代工的企业。

链主先来,随后,整个上下游都会配套而来,比如,做包装的、做组件生产的。

最有趣的是,我参访了一家印染工业园,他们因为国内的环保政策而举步维艰,但却在越南找到了新家。

20多年前,我们也是这样,一个园区接着一个园区地建设。只是这一次,越南像是在玩“快进版”的产业集群游戏。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个个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一家家配套企业陆续进驻。产业链的拼图正在一块块完成。

但这种补链还在进行中。很多企业告诉我,他们在本地采购时仍面临两个问题:买不到,或者买得到但质量不稳定。

这就像是在玩拼图时,发现有些块还没到位,有些块虽然看似能放进去,却总是有些歪斜。

但有问题,才有机会,正是在这一进程中,整个产业的每一环,都能在这个新兴市场找到无穷的机会。

这一切,那么粗糙,却又那么美好。

从Made in China,到Made by Chinese

我们常说,如今,是属于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说不清楚。

但这几天下来,我似乎突然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如今的中国,已经远远不仅是提供劳动力,输出产品。更是在输出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秩序。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当家里遇到难题,解题思路,可能藏在天下。

扎根当地、理解当地、融入当地,理解每一个地方独特的政治、文化、需求。不要打几枪就换地方,而是把自己的技术与优势,扎进当地的土壤中,结出明天的花,后天的果。

中东如此、墨西哥如此、越南,也是如此。

用一句话总结这种趋势,那就是从Made in China,到Made by Chinese。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人制造。

这,就叫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未来

坐上飞机,离开河内,我们来到了越南的经济中心,南方重镇:胡志明市。

越南,本就是一个年轻人的国家。而胡志明市,更是朝气蓬勃。

几十年前,南北越分治,胡志明市,那时还叫西贡,曾经长期作为南越首都,受西方文化影响,商业发达、文化繁荣,甚至一度有“东方巴黎”的美名。

直到1975年,内战结束,两越统一,从西贡改为胡志明,以纪念现代越南的国父。

如果说河内是越南的北京,那胡志明市就是越南的上海。这里更加繁华,车水马龙、灯火通明。

你看看西贡河畔的夜景,像不像上海的外滩?

这片神奇的土地,究竟还能结出怎样美丽的花朵?

明天,我们一起来看。

相关文章

在美国生产一套衣服需要多少成本?最高达870美元!

本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并对贸易逆差最大国家征收个性化更高“对等关税”。被美国征收对等关税的国家包括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柬埔寨和巴基斯坦等,这些国家占美国服装进口量66%。特朗普宣称,关税将有助于将制造业转移回美国并为美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然而,专家指出,美国服装制造业短期内难以复苏,主要问题在于劳动力短缺和高成本。自1990年以来,美国服装制造业的从业人数已从983600人锐减至约84100人,降幅高达91%。此外,原材料和加工厂的短缺也是主要问题。美国本土制造服装成本高昂,最终售价可能翻番。例如,一件高品质的男装或女装衬衫在美国生产的成本约为42至69美元,零售价则可能达到126至207美元。
小海说
2025-04-28 17:34:14
在美国生产一套衣服需要多少成本?最高达870美元!

巴西运动娱乐爆品清单!骑行/露营/乐器热销品类&机会品类速看​

巴西人爱运动也爱音乐!骑行热销:变速器、刹车、速度计、轮组、骑行台;机会品类:轮胎、碟刹盘、智能车锁、护具等急需上架!露营热销:徒步鞋服、厨具、户外包;机会品类:帐篷、床垫、工具、急救装备需求激增!乐器热销:吉他效果器、无线发射器、踏板器;机会品类:萨克斯、音箱、拾音器潜力大!
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
2025-04-28 16:59:19
巴西运动娱乐爆品清单!骑行/露营/乐器热销品类&机会品类速看​

关税下调引爆美妆出海!范冰冰品牌进军欧美,山东河北跟不跟?

上周,特朗普表示将下调对中国的关税,这被视为跨境行业的积极信号。中国美妆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尤其是假睫毛和化妆刷等产品。山东平度作为“中国睫毛之乡”,年产值达100亿元,假睫毛产品在欧美市场热度持续上升。河北沧州则是“化妆刷之乡”,年产量超1亿支,产品款式多样。此外,中国美妆品牌如花知晓和FanBeauty Diary通过本土化营销和文化赋能,成功进入东南亚和欧美市场。这些趋势为跨境卖家提供了丰富的选品机会。
投大大出海营销
2025-04-28 15:14:55
关税下调引爆美妆出海!范冰冰品牌进军欧美,山东河北跟不跟?

东南亚投资新风口!为何菲律宾成企业出海"必争之地"?

2025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实施,东南亚市场迎来资本涌入。菲律宾凭借7.2%的GDP增速、1.1亿人口红利及独特区位优势,成为中资企业布局东盟的黄金跳板。RCEP关税红利释放,菲律宾对华零关税品类扩大至9,873项,出口成本直降15%-30%。大建特建基建计划投入200亿美元升级港口、5G网络和工业园区,催生配套产业需求。菲律宾公司注册具有股权结构灵活、税收政策双轨制、劳动力成本低、地缘战略价值高及数字货币政策宽松等五大核心优势。2025年最新注册流程总周期约25-35个工作日,较2020年缩短40%。避坑指南包括实名认证升级、环境合规加码及数字服务税开征。行业机会图谱涵盖新能源、大健康产业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建议企业采用新加坡控股+菲律宾运营的双架构模式,享受东盟税收协定,规避单一市场风险。
热走海外
2025-04-28 14:34:16
东南亚投资新风口!为何菲律宾成企业出海"必争之地"?

中美关税风暴下,一个外贸人受到的冲击和自救

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商品累计加征的145%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为零”。这一表态被视为特朗普在对华关税问题上的让步信号,但具体降税幅度仍不明确。外贸从业者对此尤为关注,因过去几周他们承受了关税政策变化带来的直接冲击。尽管面临挑战,许多外贸企业仍在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如转口贸易或低价申报。例如,徐川(化名)等企业家已在柬埔寨投资建厂,以规避关税风险。然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使企业感到迷茫,未来美国市场的订单可能进一步萎缩,企业或将面临裁员压力。
三联生活周刊
2025-04-28 14:29:03
中美关税风暴下,一个外贸人受到的冲击和自救
免费下载
免费下载
小程序
小程序
小程序
交流群
交流群
交流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