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批自称为“TikTok难民”的美国网友涌入中国热门社媒APP小红书。这场流量红利究竟是短暂的爆发,还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国际化时代?外贸、跨境电商行业能否利用此次机遇给事业带来新的生机?1月14日,小红书首页出现大量英文内容,有老外作自我介绍的,帮忙做英文作业的,补交猫税的,甚至玩起国内疯狂星期四“Vme50”梗的,令中国网友惊讶:“我还在国内吗?”
这一现象源于TikTok可能被全面禁止。1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讨论TikTok禁令,多数法官支持优先考虑国家安全。如果字节跳动拒绝出售TikTok,禁令将在一周内生效。
随着禁令逼近,大量美国用户转战小红书,自称“TikTok难民”。相关话题#tiktokrefugee等热度飙升,浏览量超2亿次。同时,小红书App下载量大涨,1月13日冲至北美区榜首,谷歌“Rednote(小红书)”搜索热度也从0攀升至100。
虽然Meta的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等成为备选平台,但小红书凭借鲜明的社区特色和内容氛围,吸引了大批“TikTok难民”,迅速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小红书不对外国手机号设限,也没有复杂的地区屏蔽机制。用户可以直接用本地手机号注册,降低了进入门槛。
美国封禁TikTok的理由之一是担心“用户数据被盗”。大多数外国用户都是因此不满,从而转战中国APP,用实际行动讽刺政策的“双标”。
小红书的内容生态(分享笔记、种草商品)与Instagram的社区模式相似,这使得用户无需重新学习新的使用逻辑,迁移成本极低。
虽然小红书因外国用户涌入迎来了短期爆发,但仍然存在一些显著问题,能持续吸引并留住这些用户,以下几个关键点不容忽视:
1.功能短板影响用户体验
小红书在功能设计上对国际用户支持不足。
平台缺乏多语言翻译功能,限制了外国用户的浏览与互动;支付方式仍主要面向国内,交易流程复杂;推荐算法倾向于中文内容,国际用户难以获得精准推荐。这些短板直接降低了国际用户的使用体验,制约了平台的国际化进程。
2.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大
国际社交媒体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小觑。
Instagram、Pinterest等老牌平台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拥有稳定的用户基础,给小红书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而TikTok在部分地区的复苏,也可能分流原本流失的用户,进一步加剧竞争
3.合规压力与监管挑战
各国对社交平台内容审查和隐私保护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合规要求使得小红书在扩展国际市场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平台运营的复杂性。
小总结:
能不能接住这波破天流量,小红书还是得考虑并解决以上大部分问题的,不过听小红书内部人员说近几日就会有动作的,大家可以静观其变。
机遇
1.中国品牌国际化窗口:小红书的强种草属性为国货品牌提供了直达国际消费者的绝佳渠道,例如美妆、服饰、家居等高需求品类。
2.早期流量红利:国际用户初期对小红书内容新鲜感强,优质账号更容易获得曝光和粉丝,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
3.生活方式类产品热度高:外国用户对“东方生活美学”兴趣浓厚,这为以茶具、文创、家居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打开了新市场。
挑战
1.语言壁垒:外国用户和内容创作者之间缺乏顺畅的交流机制,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影响种草效果。
2.短期流量波动:如果小红书未能及时优化国际化功能,流量高峰可能迅速衰减,营销投入的ROI无法保障。
3.文化适配:当前内容生态偏向中文用户习惯,国际用户是否能接受并持续参与,仍需验证。
未来规划:更落地的应对策略
1.抓住小红书国际化红利
多语种笔记:在内容中加入英语、西班牙语等热门语言翻译,主动扩大覆盖面。必要时可使用AI翻译工具进行辅助。
本地化种草:围绕外国用户的需求调整内容方向,如节日促销、文化热点(感恩节、圣诞节)等主题。
联动其他平台:将小红书的流量与Instagram、Pinterest等平台联动,形成多点种草与转化闭环。
2.深度内容运营
高质量内容优先:围绕真实体验制作深度笔记(如开箱测评、实景展示),强化种草效果。
与海外KOC合作:邀请本地意见领袖(KOC)参与推广,以其语言和文化优势打通本地市场。
3.优化供应链与服务
4.防范短期风险
分散流量依赖:避免过度依赖小红书,通过Instagram、独立站等渠道分散风险。
动态调整策略:密切关注小红书的政策变化,及时优化内容与运营方向。
5.积极布局技术与工具
“一抖落万抖生”,浪潮迭起。
TikTok的封禁让小红书迎来一波“意外之喜”,但这只是跨境电商赛道的短暂变量。抢占先机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打造出长期竞争力。赢家不在于谁先抓住红利,而在于谁能始终驾驭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