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含义
美国邮政服务(USPS)当地时间 2 月 4 日晚间宣布,从 2 月 4 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信件和平件不包括在暂停接收的范围内。这意味着通过美国邮政渠道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发往美国的包裹业务暂时中断,依靠 USPS 进行包裹运输的个人、电商平台及商家等需要寻求其他物流渠道来寄送包裹,可能会对中美之间的物流运输和跨境电商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最新进展
截至 2025 年 2 月 5 日,美国邮政尚未给出恢复接收包裹的具体时间和相关说明。相关电商平台如 Shein、Temu 等此前已开始在美国开设配送中心和供应链中心等,调整物流策略以应对政策变化。
事件历程
2025 年 2 月 5 日起:消息传出后引发各界关注。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分析,指出这一事件与特朗普关税新政相关,可能对中美跨境电商、物流行业以及全球供应链等方面产生影响。跨境电商平台如 Shein、Temu 等被认为受冲击较大,开始寻求应对策略,如提前布局美国仓库和供应链中心,吸引在美有库存的中国卖家入驻等。
2025 年 2 月 4 日:
美国邮政服务(USPS)当地时间晚间在其官网宣布,从 2 月 4 日起暂停接收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寄出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信件和平件不受影响。但 USPS 未给出停收原因及持续时长。
当天早些时候,中方宣布对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采取反制措施,自 2 月 10 日起对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征收 15% 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和大发动机汽车征收 10% 关税。
2025 年 2 月 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 10% 的关税,同时取消美国对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小额货物的 “最低限度” 关税豁免,该政策于 2 月 4 日起生效。此外,特朗普还对邻国墨西哥、加拿大挥动关税大棒,不过在与墨、加达成协议后,暂停对两国关税一个月,墨、加同意派警察到与美边境打击贩毒和非法移民。
2024 年 9 月:一些民主党籍众议员敦促拜登利用行政权力,堵上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机制 “漏洞”,称中国电子商务公司和芬太尼卖家利用该机制让 “非法商品” 进入美国。拜登政府表示正采取行动收紧 “小额包裹免税” 机制,以减少中国货物流入美国。
2024 年 1 月:市场分析机构 data.ai 发布《2024 移动市场报告》,显示 Shein 在 2023 年蝉联全球购物类 APP 下载量冠军,Temu、Amazon、Aliexpress 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和第九位。中国电商平台 Shein 和 Temu 发展迅速,直接从中国向美国消费者发货,成为美国政府关注焦点,它们也是 “最低限度” 免税门槛政策的两大受益公司 。
2015 - 2024 财年:进入美国申请 “最低限度” 关税豁免的货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 2015 财年约 1.39 亿件增加到 2023 财年超 10 亿件,2024 财年再次上升至超 13.6 亿件。
2016 年:美国将 “最低限度” 免税额度从 200 美元提升至 800 美元,推动中国跨境电商在美爆发式增长。
事件原因
贸易政策因素:当地时间 2 月 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 10% 的关税,同时取消了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 “最低限度” 免税门槛。此前,大量中国电商平台凭借 “小额豁免” 政策,将大量小额包裹免税运往美国,新政策使得这些包裹的运输成本和手续发生变化,美国邮政停收包裹可能是配合这一政策调整的举措。
安全审查因素:近年来,随着通过 “最低限度” 免税进入美国的包裹数量激增,美国官员指出,包裹数量的增长使筛查货物安全风险的难度加大,为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安全审查,可能导致了美国邮政暂停接收中国包裹。
保护本土产业因素: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限制中国商品的流入,保护本国相关制造业等产业,减少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从而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关税调整、限制包裹入境等措施,此次美国邮政停收中国包裹也可能是其中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