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指出,2025 年 AI 产业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趋势。在模型技术方面,OpenAI 发布的 o1 模型开启了 Self-play RL 范式,使大模型技术军备赛进入复杂推理阶段。通过易观分析 AI 开发者调研,OpenAI GPT 系列大模型使用率达 42.9% 位居首位,阿里通义大模型以 37.8% 位居第二,Meta LLaMa 系列大模型占 27.1% 等,国内厂商也纷纷跟进推出相关推理模型,如北京大学等联合研发的 1lava - o1 等,这提升了大模型在复杂任务处理上的能力标准与竞争壁垒。
多模态模型能力持续升级,主要有 MM - LLM 和 LMM 两种思路。当前新模型不断涌现,像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Emu3 等,训练方法优化,跨模态交互能力增强,性能提升,计算速度加快、精度提高。其统一发展是重要方向,有助于更接近人类认知模式,拓展应用领域,但在跨模态理解、泛化能力、数据融合共享及应用成本等方面仍需提升。
Agent 向超级智能体进化,凭借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融合、工具使用能力等方面取得进展,如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 Agent 在多领域发挥作用,部分 Agent 能结合多种信息处理分析。这拓展了应用场景,但在落地过程中面临伦理道德、安全、社会经济等风险,将 LLM 和 RPA 结合是一种有效落地手段。
AGI 发展虽面临计算资源限制、数据获取与质量难题、伦理和安全性考量等挑战,但 AI 基础能力持续提升,加速产业落地。2024 年推理成本显著下降,硬件进步、算法优化及云服务竞争加剧共同推动了这一变化。大模型竞争格局也有所变动,开源与闭源模型差距缩小,中国模型在部分子任务上有表现。
AI 原生应用形成服务闭环,与现存应用在交互、服务、链接对象、产品迭代等方面存在重构差异,需对结果负责。当前应聚焦专业用户提升效率,涵盖多种用户群体和功能类型,用户规模增长但留存待提升,独立原生应用价值需验证,同时要从多方面应对产品运营挑战。
成熟应用加速拥抱 AI,从提升用户体验(如个性化服务、智能交互)和提高运营效率(自动化流程、精准预测决策)等角度考虑增强 AI 能力,呈现出四种整合状态,从内部提效工具到战略转型,各阶段有不同特征、要求、挑战和典型案例,如中国工商银行、金山办公等。
AI 赋能内容 IP 开发运营,在 IP 全生态中从创意到运营各环节发挥重要性,提升商业价值、延长生命周期,在游戏、短剧与动画、音乐等产业均有体现,如降低游戏研发成本、提升动画制作水平、赋能音乐创作等,也推动内容产业多元化发展,但创作者经济竞争加剧。
硬件全面 AI 化可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性能提升,芯片算力增强、传感器精度提高,且硬件与软件融合、跨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安全隐私保障机制完善。其发展有创生全新品类和优化现有产品两条路径,当前前者存在问题,2025 年手机、PC 和教育硬件的 AI 化仍会持续规模扩张。
AI 应用场景多元化探索已现雏形,在内容生产和生产力提升等方向得到验证,中国 AI 应用移动端格局已形成,夸克、剪映、豆包等处于前列,从用户活跃度和画像可看出不同应用的特点,未来 AI 应用竞争将围绕产品核心价值展开,包括认知沉淀、技术应用和交互协作体验等方面,且需拓展分发通道。
AI 赋能千行百业,行业模型催生 “智能链主”,通用大模型虽有进步但行业模型更具针对性,具备行业数据资源等能力的企业可成为 “智能链主”,当前多为行业深耕企业与基座模型企业共同构建行业大模型,如金融、医疗等行业的相关企业。
在 AI 技术普惠下,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技术先进性权重降低,专有数据挖掘利用及数据驱动决策的企业文化和组织能力升级成为关键,企业重视专有数据建设,包括采集整合、安全隐私保护、质量提升及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
AI 应用深化对企业组织能力提出新要求,促使工作流程变革、人员角色转变、决策模式更新,企业需打造人机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具备灵活架构、持续学习机制、明确分工协作和高效数据管理等特点。
企业拥抱 AI 持续加速,在应用场景选择上,代码开发与测试占 59.2%、用户营销与运营占 52.0% 等,开发路径规划时主要考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因素,同时面临诸多挑战,如流程场景部署、数据资源、成本投入、法律伦理等,企业关注 AI 价值认知与投资回报率等问题,需围绕业务规划应用、管理数据、防范风险及协同组织员工能力发展,易观分析可为企业提供相关模型分析与咨询服务助力 AI 战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