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月11日,新马两国签署合作备忘录,2025年1月6日马来西亚经济部部长拉菲兹和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部长颜金勇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柔佛—新加坡经济特区协议(以下简称“柔新经济特区协议”)。柔新经济特区的规划成为了两国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标志着柔新经济特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2025年1月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第11届两国领导人非正式峰会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和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共同见证了柔新经济特区协议的交换仪式。马新两国政府商定,各自最迟须在今年三季度核准该项协议,在此之前,协议内容可能会进行调整。
该特区位于毗邻新加坡的马来西亚柔佛州,总面积达3505平方公里,涵盖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和边佳兰地区,该面积是新加坡的四倍多,接近中国深圳的两倍,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正努力把柔新经济特区打造成超级贸易与物流枢纽,在东南亚“复制”深圳成功之道,而此举料有助于提振两国经济。特区规划了9个旗舰区,各具特色与重点发展方向,涵盖企业服务、数字经济、制造业、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柔新经济特区协议旨在增强柔佛州与新加坡间的跨境货物流通性,促进人员的自由流动,改进区域内的营商生态环境,从而发挥柔佛州和新加坡的互补优势,吸引全球投资。
图片来源:The Star
柔新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新加坡,便于人口与货物的流动。企业能够享受柔佛相对低廉的运营成本,又可以享受新加坡发达的国际市场带来的各种优势,使企业和产品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其地处东南亚中心,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便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更可辐射更广泛的东南亚市场。
图片来源:The Edge Malaysia
此外,柔新经济特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为大规模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使得在柔佛建设工厂、中心等场地更具经济优势。相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劳动力成本较为低廉,为企业在柔佛州运营提供了明显的成本优势。特区内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柔佛州的劳动力资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柔佛的电力供应稳定且价格合理,对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因素,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柔新经济特区协议聚焦于人员与货物的流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营商便利措施进行了规划。在人员与货物的流动方面,协议计划提升马来西亚现有通行证的效用,在通关流程中,将考虑设置自动化、无纸化通关通道,进行数据共享以优化海关流程, 2024年3月,两国已经采取了陆路关卡二维码通行,免去护照查验的措施,极大地缓解了拥堵的情况,促进了人员的流动。
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方面,协议计划通过加强与行业接轨的技能培训和教育项目,并与柔佛人才发展委员会(Johor Talent Development Council, “JTDC”)及其他相关机构合作,从而吸引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在柔新经济特区工作。目前,已经有部分机构间签署了备忘录,以加强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例如新加坡工艺教育局教育咨询服务机构与柔佛技能发展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前柔佛人才发展委员会(JTDC)的启动仪式上,马来西亚副首相阿末扎希表示,将考虑以高薪吸引技术工人,尤其是与柔新经济特区重点发展领域相关联的技术工人,以解决柔新经济特区存在的职位空缺问题。
在营商便利化措施方面,马来西亚将建立马来西亚投资协调中心-柔佛(Invest Malaysia Facilitation Centre - Johor ,“IMFC-J”),便利在柔新经济特区的投资和业务。IMFC-J将全程协调投资流程,包括申请和审批环节。此外,自2025年1月1日起,贸易商在陆运联运中转中仅需向新加坡海关申请一次转运许可证,将极大节省企业成本。
在柔新经济特区协议签署后,马来西亚财政部也宣布了一系列税收激励政策,以吸引高价值投资。自2025年1月1日起,柔新经济特区的投资者将有资格享受以下激励措施:
首先,企业将有资格享受特殊企业税率。对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供应链、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制造和全球服务中心)进行新投资的公司,将享受5%的特殊税率,该优惠最长可达15年。
其次,基于柔新经济特区的旗舰区规划,在特定旗舰区运营的企业将享受额外的定制化激励措施。
柔新经济特区不仅对新加坡企业具有吸引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潜力。在柔新经济特区成立前,已有许多中国企业将目光瞄准了柔新经济特区所在的柔佛州。马来西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22年,中企是柔佛州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最大投资者,投资额约为604亿林吉特(约合1000亿元人民币)。而柔新经济特区的范围涵盖了依斯干达经济特区。中企对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投资热情,将有利于柔新经济特区的蓬勃发展。此外,中国数据中心企业也在柔佛进行了部署:秦淮数据集团投资建立了秦淮数据马来柔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据悉,某知名互联网平台企业是柔佛最大的中国投资商, 2024年已计划在对柔佛投资20亿美元。对于未来,马来西亚及柔佛官员也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持乐观态度:马来西亚经济部部长拉菲兹表示,在中美之间紧张的贸易局势背景下,马来西亚将成为中国理想的投资地。柔佛州投资、贸易、消费者事务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席李廷汉指出,许多半导体材料、特种化学品和电子电气行业的中国企业正考虑在柔佛建厂。足见中国企业在柔新经济特区具有极大的投资潜力。
然而,投资者在关注投资机遇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柔新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首先是人才短缺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创新能力与运营效率;其次,跨境人员与货物流动目前尚不够顺畅,货物运输环节也存在一定阻碍,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时间与物流成本;再者,投资促进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20]此外,柔新经济特区建设涉及两国协调,外界对两国官僚机构的协调能力及跨境企业管理模式存在一定质疑。两国间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也存在潜在冲突,使得柔新经济特区协议的具体细则仍存在不确定性,其实际实行效果也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