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说鱼粉,好久不见,我来晚了。
最近的关税真的是热度太高了,我最近也没有时间去更新文章,我每天也在关注着关税政策的变化。
网络上各种厉害的财经博主以及一些自媒体都解析的非常专业了,所以呢,我也不会去班门弄斧。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从一个小卖的角度,分享一些我个人认为还比较有价值的一些地方,希望和国家一起共同打赢这场关税贸易战。
订单量下滑明显
目前不管是做 TikTok、Temu 以及亚马逊的,随着美国的关税落地,要保证利润,产品只有涨价,涨价之后发现此前一个月可以卖出 3000 多单的某品类,现在一个星期下来,单量下滑了 20% 左右 。
这并非个例,行业内许多卖家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由于成本增加,产品价格被迫提高,使得原本在价格上具有优势的中国商品竞争力下降,美国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直接导致订单量大幅下滑。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止影响到了出海美国的卖家,对货代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我了解到,货代手头上现有的货,要赶在 4 月 9 日之前发掉,4 月 9 日以后的目前不敢接货。
因为很多货代公司说4 月 9 号之后再开船的货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万一到港之后真的再加 50% 的税,那客户收货人很有很大可能弃货。
美国关税出来以后,发货去美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货代们不得不调整业务方向,将目光投向非洲、拉美、中东、欧洲等市场。
01 开拓多元市场,降低单一市场依赖
目前最稳妥的方式就是 “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利润往往最高,但过度依赖某一市场将潜藏巨大的风险。
中小卖家虽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大规模开拓新市场,但可以精准定位一些小众但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尽管欧洲的税务那些比价麻烦,但是我依然建议大家去开通,因为有门槛就有利润,并计划向墨西哥、中东、拉美市场做拓展;
深耕本土市场:国内市场庞大,中小卖家可以将部分精力转回国内。
利用自身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优势,开发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
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快速打开国内市场。
安克创新近年来北美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公司目前在大力开拓欧洲、东南亚、澳洲、拉美等非美市场,咱们国内的市场其实也是可以做的,但是确实太激烈了。
02 优化选品策略,聚焦刚需产品
在关税变动下,选品变得更加重要。选品一定要精益求精,要选择美国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刚需产品,这类产品最好具有价格弹性较低的特性,即使价格出现小幅波动,消费者也不会轻易放弃购买。
基于这一策略,我目前公司已经对现有产品线进行了调整,退掉了两个不符合标准的货品,同时保留了几个核心单品。
03 探索转口贸易等新模式
以墨西哥为例,有卖家计划采用深圳通过转口到墨西哥生产然后出口美国的方式。
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流程和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高额关税。
不过,在选择这种方式时,卖家需要充分了解相关国家的政策法规、生产成本、物流运输等情况,确保操作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04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关税压力正推动外贸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
外贸商家可以借力跨境电商精准获客,沉淀私域流量,或者利用独立站、通过 DTC 模式直面消费者,强化品牌故事渗透,同时聚焦高溢价产品,以设计、技术沉淀差异化竞争力。
当产品拥有了品牌价值,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可能会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现在布局私域依然不晚,私域私域还是私域,任何时候,都要掌握自己的流量,即使面临关税上涨,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尽管中国跨境卖家面临着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巨大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促使卖家们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提升自身竞争力。
通过开拓多元市场,卖家们有机会挖掘到更多潜在的消费群体,实现业务的新增长;
优化选品和加强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然而,在实施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卖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不同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政策法规等存在差异,开拓新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适应;
转口贸易等新模式可能会面临操作复杂、成本增加等问题;
而且品牌建设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精心的运营。
但只要卖家们能够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就有可能在这场关税风暴中寻找到新的生机,实现绝地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