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概况
时代使命:疫情加速了数字化转型和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 “逆全球化”,世界更加需要中国企业的积极应对和参与,中国经济从 GDP 时代到 GNI 时代的转变,需要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技术和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
企业需要:中国企业需通过全球化打破出口贸易增长瓶颈和内卷竞争。2015 年,中国出口份额全球占比达到顶峰,后因劳动力等资源禀赋优势衰减和贸易保护等原因开始下降,2023 年前三季度重回 2020 年水平。内需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激烈,中国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从出口企业转变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第一次全球化的底层推力:第四次产业转移带来的产品出海机遇。日本 1986 年左右出口份额达到顶峰后开始尝试产业转移,中国加入 WTO,凭借比较优势,中国制造在全球高歌猛进,迎来了黄金机遇。
第二次全球化:第五次产业转移带来的产能出海 “大趋势”,以及第四次消费中心转移带来的品牌出海 “大机遇”。2015 年,中国出口达到事实上的顶峰,类似日本 1986 年,但疫情使得中国出口份额再次攀升,2021 年达到 14.9%,2022 和 2023 年再次回落。随着疫情远去,第五次产业转移将加速推进,2024 年将是第五次产业转移大爆发的元年。此次全球化,中国企业最大机遇是全球消费中心转移,以中国成为世界消费中心为根据地,中国品牌将像过去欧美日韩等品牌一样逐步实现品牌出海,2024 年也将是中国品牌出海元年。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演进:将沿着两条主线和三种形态演进,包括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和第四次消费中心转移,产能出海型、品牌出海型及伴生出海型。从整体发展历程及全球其他国家对比来看,中国全球化企业正步入成长期后期。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当前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仍是以贸易服务型、辅助出口为主,但已初步呈现结构性改变。从出海企业自身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仍是主体。电子、家电、电力设备、汽车行业,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相对较快。
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小结:中国企业全球化经历了起步期、成长前期、成长中期和成长后期。在市场、外部环境、要素成本、企业经营能力和全球化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从代工订单出海到品牌出海,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升。
二、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洞察
全球汽车产业变迁: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第四次变迁,每次变迁都会有一国企业成为全球化的主导者,此次变迁更是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美系低成本主导时代到欧系车差异化突围时代,再到日系车精益生产时代,如今进入新能源车 VS 燃油车时代。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经历了贴牌出海、产品出海、产能出海 / 资本出海和品牌出海四个阶段。目标市场从北美、日韩、欧洲、亚洲扩展到全球各地,竞争格局也从受到国际品牌冲击到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
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机遇:中国汽车出口量及增速迅速提升,2020 年受疫情影响出口量下降,但随后迎来强劲复苏。亚洲、欧洲和南美洲是主要出口地区,北美出口优势较弱,非洲、大洋洲仍在发展中。中国整车出口前三国家为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2023 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前三是上汽、奇瑞和吉利,新能源自 2020 年以来发展迅速,之后增速回落但仍稳定增长。
出海区域市场评估:欧洲、东南亚和拉美地区,由于人口数量多、经济潜力高、新能源品牌弱势,成为中国新能源出口主要出海地区。
海外目标市场特点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策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东南亚、拉美、中东、北美和日韩等市场具有不同的竞争策略,需要根据市场特点和自身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本地化生产等方式提高市场份额。
中国新能源车企主要海外产能布局: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俄罗斯、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埃及、美国、伊朗、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根廷等国家建有产能布局。
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主要海外产能布局: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在德国、美国、墨西哥、匈牙利、捷克、泰国等国家建有产能布局。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面临的风险:包括产业政策与贸易壁垒、政策与法规适应性、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风险等。
三、中国 3C 产业全球化洞察
全球 3C 市场概览:以智能手机为主的通信设备和电脑仍是 3C 市场最大的细分品类,约占整体市场的 75%,增速趋缓;消费电子可选属性仍较重,未来 3 - 5 年在全球市场仍将高速增长。
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概览:耳机音响市场规模占比最高,且过去几年增长强劲;电源储能市场规模占比接近 19%,未来仍将保持双位数增长;智能穿戴也属于新兴市场,增长将最为迅猛;影视娱乐和摄像摄影市场技术相对成熟,增长最慢。
中国 3C 产业全球化历程:中国 3C 产业经历了出口代工期、自主品牌研发期、品牌局部突破期和品牌全面突破期。目前,除无人机等少数品类外,多数品类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国际企业手中,中国品牌需在算法、芯片、系统等方面深度创新才能实现 3C 品牌的全面全球化。
全球 3C 产业各细分品类生命周期洞察:不同的 3C 细分品类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包括萌芽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中国品牌 3C 产业全球竞争力图谱:在不同的 3C 细分品类中,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格局不同。在一些品类中,中国品牌已能够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在一些技术壁垒高的品类中,中国品牌仍需努力突破。
重点 3C 细分品类竞争格局:智能手表、智能眼镜、VR 设备、电源储能、无人机、无线耳机和数码相机等重点 3C 细分品类的市场规模、增速、进入门槛、成功关键、竞争格局、头部品牌和新锐品牌各不相同。
消费电子产品全球主要区域或国家消费占比:北美是海外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等接受度高,是标杆市场;欧洲市场规模大、消费力强,对新品消费略低于北美市场,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东南亚市场渗透率仍较低,未来随着其人均收入增长,将成为全球增速最快市场;中东市场规模一般,消费两极分化,海湾发达国家更青睐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拉美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印度市场规模增速有待提升。
全球主要国家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渠道格局: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高度依赖线上渠道,除亚马逊一家独大外,线下零售巨头也通过电商网站取得了一定份额;东南亚电子消费未来将以线上为主导,线下以各国零售商为主;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线下渠道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主要地区电子消费核心目标用户分布及消费需求:西欧、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的科技爱好者和 Z 时代占比不同,消费需求和偏好也不同。
四、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洞察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从以 OEM 为主到以 ODM 为主,再向中国创造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过程。出海模式从探索起步阶段到快速扩张阶段,再到转型升级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目标市场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增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持续攀升,2023 年约为 30%。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下降,机电和高技术产品占比上升。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持续增长,2023 年占总额约 18.4%。
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海外投资区域:东南亚、欧洲、拉美成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化海外投资的重要区域,印尼、哥伦比亚、匈牙利成为主要投资国家。
中国制造业海外投资形式:跨境并购放缓,绿地投资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形式。
中国制造业海外绿地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汽车制造业,占比高达 63.8%,其次是金属制品业、铁路 / 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中国制造业全球化的驱动因素:包括抢占市场先机、国际资源获取、供应链整合升级、获取比较优势和突破贸易壁垒等。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主要地区面临的挑战:在中东、欧洲、日韩、北美、东南亚、南美、非洲和南亚等地区面临不同的挑战,如宗教文化差异、地区局势不稳定、政策和法规、市场准入门槛高、贸易保护主义、基础设施薄弱等。
中国制造业的突破策略:面对挑战,中国制造企业可通过差异化的策略进行突破,如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形象、与当地企业合作、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交流等。
五、中国餐饮企业全球化洞察
中国餐饮企业全球化发展阶段: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内地品牌依托中国市场建立的规模优势、完善的运营体系等将在全球高歌猛进。中国餐饮企业全球化经历了萌芽期、初生期、成长期和爆发期,从华人海外本土建立作坊到大陆品牌全面爆发。
全球餐饮品牌市场格局:现阶段,全球化餐饮品牌仍是以美国为主导,标准化程度高的咖啡、快餐等餐饮品牌更易成长为全球连锁巨头。以海底捞和瑞幸为代表的中国品牌近年来成长迅速,海底捞是 2024 年全球最强的餐饮品牌,瑞幸咖啡品牌价值增长迅速。
海外中餐市场恢复情况:疫情之后,海外中餐市场基本恢复至 2019 年水平,国际餐饮服务市场规模和海外中餐服务市场规模均不断反弹。
海外中餐消费特点:现阶段,海外中餐已从 “华人消费” 逐渐发展至 “全民消费”,中餐消费在海外各国已不只是华人消费,已经成为全民消费。
中国与美国餐饮连锁化率差距:中国与美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巨大差距,连锁化程度高的品类更易于在全球获得成功。正餐是中国餐饮最大的细分品类,但连锁化难度高,快餐、火锅、饮品标准化程度高,易于实现规模连锁。
中国餐饮企业海外市场布局逻辑: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力,以日韩市场为标杆,以北美、欧洲市场为潜力,以中东等市场为补充。
中国餐饮企业海外面临的挑战:各类餐饮业态在海外均面临品牌建设难、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中国餐饮品牌的突破策略:面对挑战,中国餐饮品牌正结合自身海外业务发展阶段,积极突破,包括以文化为内核、提升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程度、人员本地化、优选合作伙伴等。
海底捞海外业务表现:海底捞海外业务在疫情之后加速增长,2023 年预计增长约 24%,海外业务营收占整体营收比重也达到 12% 的新高。在海外布局方面,以东南亚为主体,北美和东亚也有一定数量的门店。
六、招募要求和联系我们
招募要求:全球化征途中的标杆企业董事长或全球化负责人;长线主义者、专业主义者、利他主义者;须至少由一名导师或社员保荐入会。
申报流程:填表申报 - 招生委员会访谈 - 录取加入。
联系我们:关注嘉宾商学、灯塔社的社交媒体账号,或联系郑老师。
总之,这份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汽车、3C、制造业和餐饮等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情况,包括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应对策略等,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