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ikTok商城全球落地与GPT-5掀起智能革命后,跨境电商几乎经历了凛冽的2024年。今年年初,Deepseek火了,彻底改变了跨境电商的运营方式。
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亚马逊上六成品类的平均利润率悄然下滑了约22%,而竞争者数量却增长了近四成。一位老卖家评价2024年上半年的跨境市场"基本是一潭死水,下半年才勉强回暖"。
与此同时,头部卖家和资本正在加速整合资源,把机会留给最具高潜的、一只手能数过来的产品类目。
连锁反应下,留给初创卖家的生存空间在缩小,而单个爆款的培育周期却在变长。一位资深卖家曾感慨,2025年更适合用"精品战略+AI赋能"的方式来经营。
这造就了跨境电商在亚马逊上的运营奇观:"先是小而美的精品路线,接着是AI驱动的精准投放,又因为看不到其他增量流量来源,大厂入局与平台广告的投入比原来更迅速。"
一位跨境咨询师对我直言,现在市面上基于Deepseek等大模型优化的广告投放可能是最直接的流量来源。
01.明路:追求长期主义经营
去年9月初,亚马逊公布的一则数据将平台卖家的格局显露在公众视野中。在热门品类里,头部5%的卖家占据了超过50%的销售额,尽管这些卖家此前在市场上就有"只做爆款"的作风,但如此"马太效应",高达数十倍的规模差异还是让新手惊讶。
它也是亚马逊平台形成以来的必然趋势,只是在Deepseek等AI工具的加持下,这一趋势被进一步加速。
与其追求快速扩张、多品类规模化运营,成功卖家正转向长期价值构建。巨头们通过精选品类深耕,站稳各自领域;中等规模卖家与供应链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精品店则持续专注差异化与用户体验。
某种程度上,长期主义在亚马逊平台已成为制胜关键,如同一种商业智慧的象征。
目前,市场上最成功的案例几乎都来自于坚持长期主义的卖家。在跨境电商的浪潮中,真正留存下来的不是短期追求规模的商家,而是那些能够持续创造用户价值的经营者。
如果说,传统的物流供应链公司,依靠规模取胜是常态,那么现在即使是以精细化运营、走向利基市场的小卖家,也需要长期主义的思维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北京一位知名跨境电商卖家在今年初透露,他们公司从二十几个品类精简至五个核心品类,将运营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力的领域。自Deepseek引入以来,他们没有盲目追求产品数量,而是深度优化现有产品,已经将其中三个产品打造为月销超过30万美金的超级爆款。
据我了解,一家北美市场的跨境卖家,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将精力集中在现有市场的深度挖掘上。他们将经营重心放在精耕细作的产品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上,在家居收纳与户外装备两个细分领域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品牌地位。
一位熟悉跨境电商的咨询师表示:"2025年亚马逊的行情,竞争已到白热化阶段,短期规模扩张风险极高,而长期主义经营能带来持续的品牌价值和用户忠诚度。"对方的意思概括一下就是:只有长期思维才能突围。
"业务完全靠单品爆款可能是死路,但'多品类盲目扩张'更是绝路。"一位卖家评价。许多卖家已将长期价值创造视为新一代的竞争壁垒——而非简单地追求规模和数量。
值得注意的点是,坚持长期主义经营的卖家,几乎清一色来自有深厚产业基础的地区,"尤其是义乌、深圳和广州。"销售数据也证明了这点:2025年第一季度这些地区的品牌型跨境卖家利润率分别提升了23%、19%、16%,远超其他地区。
02.暗路:灰色操作与违规手段
钱从哪里赚?这是每个亚马逊卖家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所谓的"暗路"。
说实话,一提到亚马逊的"暗路",市场上普遍认为是指刷单、黑帽、操作评论这些手段。但数据告诉我们,平台的算法监测系统已经今非昔比——2024年因违规被查封的店铺数量比2022年增加了近四倍,平台的AI监控系统在去年底又进行了一次重大升级。
有个朋友前阵子抱怨说自己的店铺被永久关闭,损失了近50万库存。原因是什么?就因为用了所谓"安全的刷单服务"。亚马逊现在不只是查账号,连关联账号、IP地址、收货地址、支付方式、甚至用户行为模式都在监测范围内。
这种暗路,背后有着极高的风险,但仍吸引着不少急于求成的卖家。一位从业六年的卖家曾被平台警告两次,最终被永久封店,货物滞留在FBA仓库,退货费用高达8万美元。这些成本,足以摧毁一个中小卖家的全部利润。
再举个例子,一位做厨房用品的卖家,使用了第三方"AI评论优化"服务,结果不仅店铺被关,连带几个关联账号也遭到牵连,品牌在平台上的多年积累毁于一旦。
嗯,这些案例背后,是亚马逊平台日益智能的监管和AI技术的不断升级。说句大实话,那些看似隐蔽的暗路,其实早已被亚马逊的AI系统装上了无数传感器,一不小心就会跌入万丈深渊。
03.崎岖路:回归商业本质
那到底还有没有路可走?当然有,只不过这条路不再平坦,而是崎岖不平。观察那些依然在亚马逊上稳健增长的卖家,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是找到了什么秘密武器,而是回归了商业本质——提供真正的价值。
在我看来,现在亚马逊上真正的机会在于:深耕细分市场,真正了解目标用户需求;产品创新与差异化,而非简单模仿;品牌建设与用户资产积累。
一位做了七年的卖家告诉我,他尝试过各种"捷径",最终发现,稳定的销量和利润来源于满足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提供比竞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举个简单例子,我观察到一个做智能家居的卖家,他没有一上来就追随热门品类,而是专注于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困难这一细分痛点。通过深入研究用户需求,他们的产品解决方案比竞品更友好,用户体验也更顺畅。即使价格比同类高25%,销量依然稳步上升,而且复购率达到了惊人的47%,亚马逊自动为其颁发了"卓越客户体验"徽章。
也许,你会问:"这条路看起来太慢了,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有没有更快的方法?"老实讲,没有。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走得快的卖家,要么是有深厚的行业积累,要么正在冒着巨大的风险。
04.一汤说
亚马逊创业,本质上是一场商业长跑,而非短跑冲刺。那些期望靠捷径和技巧快速致富的人,最终往往会失望而归。真正的出路在于构建一个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一味追求短期利润。
想想看,你的亚马逊之路是想走得快,还是走得远?如果是后者,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你的产品策略和品牌定位了。毕竟,在2025年的亚马逊平台上,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操作技巧,而是难以复制的产品价值和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