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还在为亚马逊账号被冻结、Shopify流量下滑、TikTok Shop政策变动而焦虑时,更大的"暴风雨"正在酝酿:一场全方位的"围剿"正瞄准中国跨境电商生态的各个环节。
这一次,不仅是贸易战那么简单了。
想必你已经注意到了,美国商界的顶流人物们最近有点"闲不住"。
NBA独行侠队前老板、知名投资人马克·库班频频在社交媒体上呼吁调查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尤其是亚马逊卖家。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最近,又有一位名叫Byron的海外博主引用《日经亚洲》的报道,将中国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他的帖子中直指:"数以万计的中国物流公司正在通过各种策略帮助中国制造商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国关税的影响,这些策略主要包括低估货物价值,或掩盖其原产地。"
这篇帖子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广泛讨论。
不少人惊讶于中国跨境物流企业的"创造力",也有人担忧这会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说到"双清包税",很多跨境新手可能还不太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物流公司承诺帮你搞定国内清关和目的国清关,并且包含了关税在内的所有费用。
据报道,自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以来,提供"双清包税"服务的物流公司数量激增。
这些公司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公开宣传优惠价格,负责监督贸易双方的海关合规情况。
有些公司甚至更进一步,通过作为记录进口商的关联公司进行合作。
这在业内被称为"公开的秘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物流从业者告诉我:"我们这行就是靠脑子吃饭。
新规则出来,我们第二天就能想出对策。"
面对接连不断的贸易壁垒,中国跨境电商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
据报道,在特朗普2月份开始提高关税之前,一家深圳照明制造商向物流公司支付了大约每公斤10元人民币的费用,用于处理在美国销售的照明产品。
而截至最近,海运双清服务的总成本仅上涨了1到2元人民币(14到27美分)。
这是什么概念?
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总关税现在高达145%,而实际增加的物流成本却微乎其微。
更让人瞠目的是,2023年因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中国征收的关税而产生的逃税金额高达1100亿至1300亿美元。
其中,少报和贴错标签各占400亿美元,改道占300亿至5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跨境电商贸易蓬勃发展,去年达到2.63万亿元人民币的新高,同比增长10.8%,占中国整体贸易额的6%。
截至2024年10月,跨境电商物流公司数量已超过16.74万家。
一位行业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本质上是一场量变游戏。
他们获得的订单越多,在与托运人和货运航空公司谈判时就越有发言权。"
物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他们通过向买家提供尽可能低的报价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小红书上搜索"双清包税",会出现大量广告,提供将冰箱、空调和其他家居用品廉价运送到美国西海岸的服务。
有些广告的运费低至每公斤5.7元(约79美分)。
而全球货运预订和支付平台Freightos估计,正常海运成本约为每公斤2至4美元。
这些低得离谱的价格是怎么做到的?
根据报道,为了处理清关事宜,一些物流公司会运营由空壳公司组成的车队,这些公司不断更换为登记进口商,然后使用伪造的发票和虚假的报关单据来减少应缴关税。
还有一种常见手段是开具双开票,包括在一张发票上低估某种产品的成本,而将其他费用计入另一张发票,用于不征收关税的服务,例如"营销"。
除了低估价格,其他手段还包括转运和错误标注原产国。
虽然特朗普试图通过对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这种做法,但目前他已经暂停了对这些国家的关税计划。
近日,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一篇广为流传的微信帖子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在贸易战中倒霉的是那些大公司,比如苹果和耐克。
它们根本无法逃脱,实际上不得不支付104%的关税。
而小公司的货物可以通过灰色清关、转口贸易等方式,以极低的成本增值,最终抵达美国。"
这段话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全球贸易的大棋局中,规模越大的企业,反而越容易成为贸易战的靶子。
而那些"小而美"的跨境电商企业,凭借其灵活性和适应力,反而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位深耕跨境电商10年的资深玩家告诉我:"大企业是大象,我们是蚂蚁。
大象走路要按规矩,蚂蚁能钻进任何缝隙。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物流公司的这些做法也帮助解释了近年来中美两国当局报告的贸易数据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2018年之前,中国报告的对美出口额低于美国的进口额,部分原因是相当一部分货物是通过香港运输的。
但自2020年以来,这一差距缩小并逆转。
当时中国报告的出口商品总额开始高于美国报告的进口商品总额。
专家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遍存在的低估价值现象。
少报加上"最低限度"出货量激增,导致2024年美国数据中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进口缺失","几乎所有这些都可以归咎于中国"。
尽管中国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目前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但美国并非毫无反制手段。
在"最低限度规则"(即对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中国货物实行免税政策)即将终止后,对这些物流公司服务的需求将会更大。
与此同时,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可能会加大对进口货物的检查力度。
贸易欺诈律师预计,无论是否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协助,美国都会采取更多措施应对少缴关税的情况。
"他们会贬低进口商品的价值,或者说它来自其他国家。"
然而,问题在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究竟有多大意愿和能力追查逃税者。
目前,美国海关只检查一小部分货物,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跨境电商从业者该如何应对?
1.合规经营是根本:尽管短期内通过灰色地带操作可能获利,但长期来看,合规经营才是唯一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2.多元化市场布局: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提升产品竞争力:关税只是成本的一部分。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设计和品牌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上涨带来的压力。
4.紧跟政策变化:在跨境电商领域,政策变化往往比商业模式创新更快。
及时了解各国的贸易政策变化,才能未雨绸缪。
5.慎重选择物流合作伙伴:不要贪图短期的低价,选择有资质、有口碑的物流合作伙伴,避免因合作伙伴的不合规操作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诚然,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充满挑战,但危机也往往孕育着机遇。
中国跨境电商在过去几年的蓬勃发展,正是源于其强大的适应力和创新能力。
面对关税壁垒,那些能够合法合规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企业,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战中脱颖而出。
正如一位跨境电商资深从业者所说:"这个行业从来不缺挑战,缺的是应对挑战的智慧和勇气。"
在这场关税风暴中,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