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是一项至关重要且流程严谨的工作,它犹如一道关卡,决定着货物能否顺利进出境,直接影响着外贸业务的成败。准确理解报关的概念、范围、程序以及与通关的区别,对于从事外贸行业的企业和人员来说,是开展业务的必备知识。
一、报关的定义与重要性
报关的定义
报关,又称申报,是指在货物进出境时,进出口商或其代理人向海关申报,请求办理货物进出口手续的行为。这一行为是外贸业务中的法定程序,具有强制性。例如,一家中国的服装出口企业,在将生产好的服装运往国外市场时,必须向海关进行报关,提供详细的货物信息,包括服装的种类、数量、价值、产地等,以便海关进行监管和统计。
报关单位与报关员的要求
报关必须由具有报关资格并经海关注册登记的 “报关单位” 办理。报关单位的报关员须经海关培训和考核认可,发给报关员证,才能办理报关手续。非报关单位的商品进出口须委托报关单位及其报关员办理报关手续。这确保了报关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例如,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报关员,就需要委托专业的报关行来处理报关事务,报关行的报关员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准确填写报关单,提交相关单证,确保报关流程顺利进行。
报关时间的规定
报关应在海关规定的工作日内完成。根据我国《海关法》规定,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应当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 14 日内,出口货物的发货人,除海关特准的外,应当在装货的 24 小时以前向海关申报。超过时间,要征收滞报金。进口货物如进境后 3 个月未报关,由海关提取变卖处理。如果属于不宜长期保存的,海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处理。被处理货物,如在货物变卖之日起一年内补报关,变卖所得货款在扣除有关费用、税款和罚金后,可发还货主。逾期无人认领,上缴国库。这些时间规定旨在确保海关能够及时对货物进行监管,维护国家的贸易秩序和税收利益。例如,一家进口电子产品的企业,如果未能在规定的 14 天内报关,就会面临滞报金的处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报关的具体范围
进出境运输工具
主要包括载运人员、货物、物品进出境,并在国际间运营的各种境内或境外船舶、车辆、航空器和驮畜等。例如,一艘从美国运输大豆到中国的货轮,在抵达中国港口时,货轮本身作为运输工具需要进行报关,向海关报告其船名、国籍、航线、载货情况等信息。同样,一架从欧洲运送旅客和货物到中国的客机,在入境时也需要办理相应的报关手续。
进出境货物
涵盖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以及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及其他进出境货物。此外,一些特殊货物如通过电缆、管道输送进出境的水、电等,以及无形的货物如附着在货品载体上的软件等也属于报关范围。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进口用于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属于一般进出口货物,需要报关;一家电子产品企业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暂时出口参加国际展会,展会结束后再复运回国,这属于暂准进出境货物,同样需要办理报关手续。
进出境物品
主要包括进出境的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行李物品是指以进出境人员携带、托运等方式进出境的物品;邮递物品是指以邮递方式进出境的物品;其他物品主要包括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的外国机构或者人员的公务用品或自用物品以及通过国际速递企业进出境的快件等。例如,一位中国游客从国外旅游归来,携带的自用物品超过了免税额度,就需要在入境时向海关申报并办理报关手续;一家国外的公司通过国际快递向中国的客户发送样品,该样品在入境时也需要进行报关。
三、报关与通关的区别
报关的单向性
报关是从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角度来说的,仅指向海关办理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手续,是单向的过程。进出口商或其代理人向海关提交报关单及相关单证,请求海关办理货物的进出口手续,重点在于完成申报程序。例如,出口企业向海关申报货物出口,提供报关单、发票、装箱单等单证,海关对这些单证进行审核,这一过程就是报关。
通关的双向性
通关则是双向的过程,不仅包括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向海关办理有关进出境手续的过程,还包括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依法进行监督管理,核准其进出境的管理过程。海关在接受报关后,会对货物进行查验、征税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只有在货物符合相关规定后,才会核准其进出境。例如,海关对进口货物进行查验,检查货物的实际情况是否与报关单申报一致,根据货物的价值和性质征收相应的税费,这一系列的监管和操作都是通关过程的一部分。
四、报关程序的构成
前期管理阶段
前期管理阶段是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境以前,根据海关对保税加工货物、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暂准进出口货物等的监管规定,向海关办理相关货物合同、许可等备案手续的过程。例如,对于保税加工货物,企业在进口原材料用于加工生产前,需要办理加工贸易合同的备案申请、申领加工贸易手册等手续;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如企业进口用于科研的设备,在进口前要向海关办理企业减免税备案登记、货物减免税申请、申领《减免税证明》等手续;暂准进出口货物,如参加国际展览的展品,在进境前要办理货物的备案、担保等海关手续。这一阶段的工作为货物的顺利进出境奠定了基础,确保海关能够提前对货物进行监管和管理。
进出境现场管理阶段
此阶段的海关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进出口货物。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境时,要向直属海关办理货物的电子申报,向进出境地海关递交纸质报关单证,配合海关查验货物,缴纳税费(保税进出口货物、减免税进出口货物和暂时进出口货物除外),最后提取或装运货物等海关手续。例如,当一批服装出口时,企业首先通过电子系统向海关申报货物信息,然后将纸质报关单证提交给海关,海关可能会对货物进行查验,检查货物的数量、质量、包装等是否与申报一致,如果货物需要缴纳出口关税,企业要按照规定缴纳税费,最后货物才能装运离境。这一阶段是报关程序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货物能否及时、顺利地进出境。
后续管理阶段
根据海关规定,对于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暂准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境储存、加工、装配使用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海关办理上述货物的核销、销案、申请解除海关监管等海关手续。例如,加工贸易企业在完成产品加工出口后,需要向海关办理加工贸易手册的核销手续,海关会核对出口产品的数量、原材料的使用情况等是否符合备案要求;特定减免税进口货物在监管期满后,企业要向海关申请解除监管,海关审核通过后,货物才能完全自由流通。后续管理阶段确保了海关对特殊货物的全程监管,防止出现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