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餐饮出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报告基于红餐大数据以及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餐饮出海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剖析,揭示了其发展背景、现状、细分赛道表现、海外市场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一、背景与现状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 年全国餐饮收入达 5.3 万亿元,连锁化率也从 2018 年的 12% 提高至 2023 年的 21%。同时,海外华人规模持续壮大,政策环境也鼓励餐饮企业出海。在此背景下,中国餐饮出海进入了新阶段。
目前,海外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近 3 万亿元,出海品牌覆盖火锅、中式正餐、茶饮、咖饮、小吃快餐等多个赛道,品牌数量已超百个。其中,火锅和茶饮赛道出海的品牌数量和海外门店数最多。大部分品牌在出海首站选择东南亚(占比 34.8%)和北美(占比 29.5%)地区,海外首店落地新加坡的品牌占比最高。
二、细分赛道分析
火锅
火锅是出海较早的品类,早在 1995 年就有品牌走出国门。目前国内诸多火锅品牌在海外设有直营店或加盟店,如海底捞旗下的特海国际已在 13 个国家开设了 110 余家门店。
火锅文化在海外普及程度高,已基本完成市场教育,部分品牌还针对海外市场采取了设置单人小锅、提供《火锅食用指南》等宣传措施。
现制饮品
该赛道品牌出海提速,2018 年出海的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已突破 4000 家。出海品牌包括起源于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众多品牌,其出海首站多落户东南亚,而后向其他地区扩张。
在海外扩张模式上,各品牌选择不同,有直营、加盟或多种模式并存。
中式正餐
中式正餐出海较早,如全聚德、鼎泰丰等。从菜系来看,川菜和京鲁菜品牌数占比较高,近年江浙菜、湘菜等也成为出海新生力量。由于门店模型较重,品牌在海外以直营模式为主,门店规模多在 10 家以下。
小吃快餐
该赛道多个细分品类均有品牌出海,其中麻辣烫 / 冒菜出海品牌数最多,海外首站多选择北美地区。部分品牌海外门店数已超百家,在海外扩张模式上呈现多元化。
其他赛道
酸菜鱼、烤鱼、烤肉、酒馆、甜品等赛道也有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江边城外、探鱼、太二酸菜鱼、鲜芋仙等。
三、海外市场分析
全球餐饮市场
尽管 2020 年受影响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到 2023 年已增长至 3 万亿美元。中、美、日餐饮市场规模排名前三,北美市场餐饮连锁化率领先。
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特点
美国:餐饮市场规模与中国相当,中餐在美国市场潜力较大,原因包括出海品牌的市场教育基础、华裔人口多以及产品本土化创新。
日本:餐饮大盘增长趋缓,但中餐仍有机会,因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国、饮食文化接近且部分消费者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新加坡:餐饮市场规模不大,但外食比例高达 90%,受益于华裔人口占比高和旅游业恢复,成为中餐出海首站的热门选择。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人口结构年轻,餐饮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用工成本低,且有贸易协定优势。
欧洲:餐饮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是中餐出海的新高地,不少国内餐饮品牌会选择英国或德国等国家尝试进入欧洲市场。
中东: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市场增长较快,品牌多选择在迪拜开店,同时外卖市场崛起也吸引了部分外卖平台拓展业务。
四、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挑战
人才问题:海外雇佣政策严格,签证难,招工和远程管理困难。
法律法规问题:各国法律体系差异大,涉及食品安全、劳工、税务等多个方面。
供应链问题:海外整体中餐供应链建设不完善,部分原材料出口难,依赖当地采购和出口的方式存在局限性。
市场竞争问题: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建店成本高,汇率波动大,盈利能力受挑战。
宗教信仰问题:不同宗教有饮食禁忌,需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建议
建立完善的海外人才体系,了解当地用工政策,培养和管理当地员工。
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聘请专业人士提供服务。
构建全球化供应链,寻找本土替代品,建立当地中央工厂。
制定长远目标和规划,应对市场竞争。
尊重当地宗教信仰,规避饮食禁忌。
中国餐饮出海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餐饮企业需充分了解海外市场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并取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