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车企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尤其在能源技术和智能网联系统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出海业务为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需应对不同国家的贸易规则和市场环境。成功的出海战略依赖于前瞻性战略、优秀人才、高效组织和良好风险管理。
中国经济面临微增长和消费信心不足的挑战,但国家出台政策以促进汽车消费,未来市场需求和工业结构将支撑经济韧性。报告整理了“威达信中国2023汽车行业出海论坛”的分享,旨在帮助客户在全球化进程中解决问题,成为长期战略伙伴。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电池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将显著增加。2022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近期的价格战导致汽车行业经历洗牌,竞争加剧,销量增长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未来,价格战将持续,受整体需求、成本降低和政府补贴等因素影响。
市场竞争趋势显示,依赖补贴和降价的模式不可持续,企业需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挑战。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34万辆,同比增长75.7%,已超过2021年全年出口量。中国在汽车出口方面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预计2023年出口量将接近450万辆。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和碳关税等挑战,中国车企仍需积极应对,布局海外供应链。上汽、奇瑞和吉利在燃油车出口中表现突出,而特斯拉、东风和比亚迪则主导新能源车出口。新兴车企如小鹏、蔚来、零跑和哪吒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出海路径。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与欧洲汽车租赁公司Sixt建立战略合作,未来六年将向其供应10万辆新能源车。同时,中国车企通过设立旗舰店、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和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蔚来和小鹏分别通过旗舰店和经销商加快品牌传播,领克则通过多样化的购买选择扩大影响力。中国车企还重视与各方合作,建立当地生态系统,如比亚迪在欧洲建立充电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中国车企在全球布局海外工厂,已在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电池产业也在海外落地。
尽管面临品牌、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等挑战,中国车企仍在积极应对,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化布局中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成本控制、技术成熟度、供应链风险和项目管理复杂性。企业需系统性思考全球化战略,考虑自身供应链和跨部门协作。
成功的全球化布局依赖于领导层的深入研究和资源部署,同时需关注人才战略,以确保业务发展。民营企业在出海中表现突出,尤其在高科技、汽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国车企在海外扩展过程中,需有效平衡外派员工与本地员工的结构,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人才管理问题各异,初期主要关注派遣人才的薪酬和合规性,随着业务扩展,需建立规范的派遣政策和管理体系。最终,企业应实现全球化整合,通过科学的人才策略和职业发展体系,优化人才库和评估投资回报率。
整体原则包括效率、成本和竞争力,以确保人力资源全球化的有效性。人力资源全球化设计应以吸引和保留最佳人才为目标,特别是在人才稀缺的市场。设计方法需建立在公平性规则上,提升员工满意度。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人才管理上经历了多个阶段,从统一政策到一体化派遣管理,管理重点逐渐转向员工职业发展和适配度。未来全球人才管理需关注员工体验和战略规划,确保人才的有效流动与留存。
2020年后,管理模式向全球分散劳动力转变,强调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