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HL 贸易地图 2025》对全球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进行了全面剖析,揭示了全球贸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呈现出的一系列亮点趋势。
在全球贸易增长方面,尽管面临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政策高度不确定性,前景依然乐观。综合四大权威预测机构的数据,2024 - 2029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预计将以 3.1%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略高于过去十年,且贸易增长有望与 GDP 增长同步或稍快。即便特朗普政府提议的所有关税上调措施都实施,且各国进行报复,全球贸易仍会继续增长,只是增速会大幅放缓。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从 2016 年到 2022 年,销售额从约 1.9 万亿美元增长到 2.9 万亿美元,未来 5 - 10 年预计年增长率为 15 - 25%,这将有力推动贸易增长并促进市场准入的扩大。
从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来看,不同经济体表现各异。过去五年,阿联酋、越南和爱尔兰在贸易增长速度和规模上均位列全球前 30。未来五年,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有望在这两方面排名靠前,其中印度预计将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其绝对贸易增长额将位居世界第三。从区域层面分析,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贸易增长速度最快,而高收入经济体虽增长速度较慢,但凭借其在世界贸易中的高份额,仍将贡献全球 58% 的贸易增长,欧洲预计将贡献 30%。
世界贸易的地理格局也在发生变化。自 1950 年以来,贸易重心显著向东转移,近年来这种移动更为平缓,预计 2024 - 2029 年将向东南方向小幅移动。亚洲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持续上升,欧洲和北美份额有所下降但趋于稳定。在贸易距离方面,与区域化预测相反,2024 年前九个月商品贸易平均距离达到历史最高的 5000 公里,区域内贸易份额降至 51%,贸易在更长距离上进行的趋势愈发明显。
地缘政治对贸易模式的影响有限。尽管美中之间紧张关系升级,全球贸易制裁增多,但 2022 - 2023 年地缘政治盟友集团之间的贸易相对集团内部贸易虽有所下降,但 2024 年前九个月这一趋势并未持续。美国从中国的直接进口份额虽持续下降,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实际依赖度并未大幅降低,欧盟从中国的进口份额仍高于疫情前水平。同时,不与任何超级大国结盟的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表明世界远未分裂为相互隔绝的地缘政治集团。
在贸易商品结构上,全球贸易商品构成相对稳定。2022 年,机械和电气设备以及矿产品是主要贸易品类,分别占全球贸易价值的 25% 和 18%。近年来的变化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例如矿产品贸易价值在 2021 - 2022 年因价格上涨而上升,但贸易量略有下降。
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虽重要,但大部分经济活动仍在国内进行。2023 年,全球只有 21% 的商品和服务价值最终流向国外,不过不同行业和国家的贸易强度差异较大。商品贸易强度高于服务贸易,且小型国家的贸易强度普遍高于大型国家。这一现状表明未来贸易增长仍有很大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国内政策起主要作用,贸易政策起辅助作用。
《DHL 贸易地图 2025》呈现出全球贸易在复杂环境下的韧性与活力,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助力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格局中把握机遇、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