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资出海专题系列研究(整车)报告》全面剖析了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空间、投资建议以及面临的风险。
一、概况
产业升级助力汽车出口增长:2020 年我国整车出口 108.1 万辆,出口金额 1088.4 亿元;2023 年整车出口达到 522.1 万辆,出口金额 7165.1 亿元,4 年增长近 4 倍。整车出口金额增速远超零部件,彰显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效果显著,区别于零部件具备规模和人口红利优势,整车出口具备品牌价值。
乘用车新能源出口增长:乘用车出口 2021 年迎来高速增长,2023 年超过 443 万辆,其中新能源超过 168 万辆,占乘用车出口比重近 40%。新能源已成为我国乘用车出口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已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建立起代际的领先优势。
商用车出口稳步提升:2017 年以来商用车出口逐年提升,2023 年商用车出口近 75 万辆。商用车出口均价提升至 20 万元之上,出口规模稳步增长。卡车产业具备高性价比优势,客车周期性复苏,出口增长得益于性价比提高、投资模式转变和新能源客车出口增长等因素。
摩托车出口结构优化:2023 年以来摩托车出口步入恢复性增长,高附加值大排量摩托车出口量明显增长。我国摩托车出口主要集中在亚非拉地区,2023 年出口金额前 10 国包括墨西哥、土耳其、菲律宾等。
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品占比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实力大而不强,新能源转型有望助力产品和品牌升级。2023 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 876.61 亿美元,同比增长 8.196%。出口产品多以机加工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新能源零部件出口将迎来快速增长。
二、空间
政策有力支撑:我国与 “一带一路” 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4 年以来政策方向继续推动自贸协定谈判,释放更大政策红利。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供多项便利措施,大力支持汽车出海。
可触达市场广阔: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约为 1000 - 1500 万辆,其中欧洲(不含东欧)市场、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中东和东欧地区,自主品牌可触达空间分别约为 15% - 25%、45% - 70%、45% - 65% 和 75% - 90%。预计 2030 年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将达到 900 万辆,海外市场份额达到 13%。
市场集中度分析:海外市场和国内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均高于国内市场,具备规模优势的主机厂将在出海进程中享受更大红利。爆款车型带来的销量规模优势和品牌口碑效应能够提升产品在当地的接受度,进一步推动产品集中度提升。
三、投资建议
乘用车企业:推荐海外建厂进展领先的比亚迪、长安汽车,受益标的为率先与欧洲车企开展技术输出合作模式的小鹏汽车、零跑汽车以及海外建厂进展领先的广汽集团;推荐在中东和俄罗斯地区布局领先优势明显的长城汽车。
商用车 & 两轮车企业:受益标的为海外布局领先的国内商用车龙头企业宇通客车、潍柴动力、福田汽车以及两轮车企业九号公司、钱江摩托、隆鑫通用、春风动力、爱玛科技、雅迪控股。
零部件企业:推荐跟随特斯拉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的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旭升集团,自主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的中熔电气、伯特利、华域汽车,受益标的福耀玻璃、湘油泵、均胜电子、万丰奥威、岱美股份、亚普股份、恒帅股份、敏实集团。
四、风险提示
贸易打压风险:随着出口规模扩大,部分国家可能采取反补贴及反倾销手段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影响中国汽车在海外的竞争力。
海外合规问题:碳排放核算、产品认证、充电、数据等领域存在标准和法规差异,可能影响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拓展。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贸易壁垒、关税增加等限制性措施可能制约我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出海,自主品牌可能面临市场拓展受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