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摩托车行业消费结构发生显著转变,通路车销量逐渐趋稳,大排量玩乐型摩托加速兴起,国内供需生态逐渐完备。
一、国内摩托车市场现状
消费结构转型:摩托车可分为通路车和大排量休闲玩乐车两类,前者主要用于短途出行,排量多在 150cc 及以下;后者具备更多玩乐、社交属性,排量基本在 250cc 以上,目前渗透率不足 5%,但在 2019 年左右开始加速兴起,四年 CAGR 达到 17.7%。自 2019 年后,大排量摩托车逐渐兴起,内销渗透率由 2019 年的 2.1% 提升至 24H1 的 4.6%,出口渗透率由 2019 年的 0.1% 提升至 24H1 的 3.0%。
大排量兴起原因:
二、大排量摩托车的消费属性
日本市场:大排量兴起比中国早 10 年,2022 年渗透率达 25%,历史上三次大排量销量快速提升均伴随进口汽车数量的下滑,大排量摩托所具备的消费降级属性更强。
意大利市场:2017 年起大排量摩托渗透率在 60% 以上,销量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高度相关,消费升级的属性更强。
三、海关数据分析
出口趋势:中国摩托车出口占比持续提升,中大排量摩托出口占比份额逐步增加,大排量摩托车出口数量增长迅猛,2015 - 2023 年期间 CAGR 为 38.18%,并在 2024H1 同比增长 88%。
出口市场:欧洲、拉美为大排量出口主要市场,2018 年起,欧洲、拉美在大排量摩托出口占比中合计 80% 左右,其中墨西哥、危地马拉、俄罗斯、白俄罗斯增速较快。
四、海外市场情况
全球市场:容量接近 5500 万辆,亚洲占比 85% +,销售单价区域差异大。本田领跑全球摩托车品牌市场份额,日本、印度、中国三国品牌排名靠前,欧美品牌主要走高端路线。大排量玩乐型摩托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区域,欧洲、美国为主要需求市场。
欧洲市场:摩托车需求基本为大排量,赛事文化流行,偏好大排量、高性能。市场由日系与欧系品牌主导,集中度偏低,中国品牌已逐渐立足,有望持续扩大份额。
亚洲市场:以通路车需求为主,占全球总销量的 85% +,日系与印度本土品牌主导。土耳其市场 24 年摩托车需求量有望达 100 万辆、增长迅速,中国品牌已拿到较高份额。
北美市场:市场容量稳定在 50 万辆左右,钟爱超大排量,日系与哈雷主导。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非常有限,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拉美市场:23 年市场容量约为 622 万辆,日系品牌与本土品牌同场竞技。
五、国内品牌情况
国内格局:国内上市公司以大排量为主,在高成长赛道扎根深厚。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的大排量摩托渗透率分别为 50%、29%、6%,建立起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差距与潜力:中国品牌目前处于转型升级期,收入体量与盈利能力距离哈雷摩托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提升空间较为可观。
竞争格局:大排量竞争格局中,春风、钱江、隆鑫为头部品牌,内销份额连续两个季度呈现提升趋势。国产品牌通过与外资合作的方式逐渐提升产品力与市场认可度。
综上所述,摩托车行业尤其是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国内品牌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贸易摩擦、海外产能布局、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信用等风险。